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让科技与智慧为公平助力 为正义加速

本站发表时间:[2020-05-27]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王丹凤

  网上立案、在线送达、在线调解、远程庭审……不接触、不见面,移动指尖,诉讼全流程就可以网上实现。疫情防控期间,移动微法院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印证,维护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更保障了当事人的人身健康!

  截至2020年3月31日,移动微法院实名用户数量139。24万余人,累计访问2。78亿次。仅3月份一个月,全国移动微法院就受理网上立案申请43。70万件。5月22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前,移动微法院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移动微法院是整个智慧法院建设的缩影,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提速,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愈发深度融合,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慧法院建设助力提质增效

  2019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与现代科技继续深度融合,探索科技应用、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电子送达、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网上阅卷、智能生成裁判文书等,继续提升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2019年10月26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办理一起网络侵权纠纷案时,首次采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一键立案执行”;疫情期间,2020年2月3日复工首日,北京房山法院在不接触、不见面的情况下,依托北京高院“云庭”APP远程庭审平台开庭审结刑事案件39件;2020年2月21日,北京二中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善用智慧法院网络平台,与银行跨区域联动,通过网上电子送达等方式,24小时之内跨域冻结,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财产权利……这是科技赋能、智慧创新在审判实践中的体现,推动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进入发展“快车道”。

  智慧法院建设助力司法满意度提升

  司法满意度是评判司法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推进,各类智慧创新成果为提升人们的司法满意度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8月1日,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 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意见》中强调要发挥信息化效能,将现代科技与司法为民相结合,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推动导诉、立案、交退费、保全、庭审等全部诉讼事务网上办、掌上办。24小时诉讼服务不打烊,让信息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省心省力省时间,为当事人带来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体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推动司法为民实现新跨越。

  智慧法院建设助力阳光司法

  公平正义只有被看见,才能被感受。智慧法院在司法便民中的广泛应用,使人民群众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实现法院与公众的“微”距离。伴随时代发展,司法公开的方式更加多元、司法公开的内容更加丰富。人民法院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平台为载体,通过网上办案、全程留痕、智能管理等多种举措,形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全流程、全方位和全透明的公开格局,使司法公开的范围、广度、深度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截止2020年5月24日,全国法院在中国庭审公开网累计直播庭审案件7218631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累计公开案件文书92685720篇,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公信,使司法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智慧法院建设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司法为民的理念,将继续完善智慧诉服、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真正做到让科技与智慧为公平助力,为正义加速!


[供稿单位:房山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