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法院将青年人才培养作为全院战略性工程,在对本院青年干警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探索出“三个三”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的生力军作用。
一是抓住三个着力点,明确培养方向。首抓政治建设,坚持党建统领。将提升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主动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强党建、打基础的有力抓手,开展红色教育,不断增强青年党员干警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切实提升政治能力;坚持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上,健全“党组-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四级责任体系架构,注重让青年人才到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成立抗疫党员先锋岗和青年志愿服务队,形成在“疫”线淬炼、接受检验的良性机制。抓准职业定位,明确培养要求。聚焦法官应有的素养能力,以发展眼光科学谋划青年人才的角色嵌入和履职空间,建立阶梯无忧培养模式,健全落实“法官访谈”“思?享?汇”等传帮带机制;为新入职干警设计自我评价问卷,找准青年人才发挥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结合个人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序推进其在法律政策运用、防控风险、群众工作、科技应用、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指导法官助理进行阶段性、动态化的发展需求分析。严抓实践锻炼,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推行项目化的工作机制,打破人才的部门壁垒,选派优秀青年通过参与重大案件审理、处置突发事件、推进专项工作等方式经受考验和锻炼;支持、保障青年干警参与司法业务技能比武、学术论文讨论会、优秀裁判文书评选等活动,仅2019年度,青年干警中共产生市级业务标兵4人,获得集体荣誉3项;选派10余名优秀青年干警赴中、高级法院交流学习。制定《关于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意见》,实行导师和直接责任人双重管理;探索出台法官助理分级分类评价体系,细化法官助理职责,量化工作表现并计入业绩档案;严格落实各党支部书记、中层干部分层次、分批次地与青年干警谈心谈话制度。
二是建立三个学习体系,广搭培养平台。以政治学习为中心,坚定政治信仰。固定政治理论学习日制度,将政治学习纳入全年培训计划,计入各党支部考核内容;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设置青年思想政治辅导员,聘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赵鑫法官等先进典型为青年干警授课分享;形成“尚?书?荟”研讨交流系列品牌,开展红色书信朗读、主题演讲、青春共读等多种形式活动;组织青年干警到山区村落开展青年实践活动,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以业务学习为基础,拓宽成长空间。院内积极探索联合培训机制,拓展培训资源,与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通过技能比武、庭审考核、裁判文书评比等活动,检验学习成果;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上级法院审判业务专家来院授课,对接前沿法学理论,开阔视野;依托专业法官会议、院庭长担任合议庭审判长等工作机制,以带教方式鼓励青年干警参与法学理论探讨和实践问题研究,培养储备一批专业审判人才;庭室内部搭建业务交流平台,汇集学习成果。以复合学习为助力,培养综合人才。着眼于首都法院改革需要,立足于服务辖区发展大局,开展“浸润式”体察教育,选派优秀青年干警下沉到基层村居、派出所等一线岗位跟班学习,下沉结束后分批向党组汇报情况、听取建议,培养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较高、熟悉辖区情况、亲近辖区百姓的青年业务骨干队伍。目前累计下沉干警20余人次,干警下沉结束后向党组汇报10余次。
三是规范三项机制,助推青年人才成长。建立青年干警轮岗交流长效机制。修订《青年干警轮岗交流办法》,进一步科学规划,满足人才长远发展需要,提升干警的综合素养,确保来院满5年的法官助理均具有两个以上岗位经历。建立为青年干警办实事机制。加大力度协助解决宿舍住房、配偶进京等方面困难;积极推荐青年人才加入各级各类人才库;不断完善健身房、篮球场、图书馆等设备设施;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需求建议。探索建立青年人才培养档案。强化对青年人才的跟踪管理,加强对人才培养路径的分析和谋划,做到“一人一档”,防止重提轻管、时紧时松,在人才培养档案里记载谈心谈话、考核测评、培训培养等情况,切实把工作管理和作风管理贯通起来,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贯通起来,鼓励青年人才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让青年人才感受到组织对其成长成才的关心关爱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