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石景山法院探索“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战“疫”审执两不误

本站发表时间:[2020-12-18] 来源:石景山法院 作者:贾新会

  2020年以来,石景山法院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与法院立审执工作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智慧法院“三全三化”作为司法工作新动能,以智能驱动审判,以科技提升质效,形成了“互联网+司法”的司法服务新模式,开创司法为民新途径,实现战“疫”审执两不误。

  “掌上诉讼”,开启诉讼参与新模式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满足疫情期间群众解纷需求,石景山法院充分发挥网上立案一站式、综合性、零接触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北京法院诉讼服务平台、北京移动微法院等平台进行网上立案。与传统立案必须到现场咨询、现场递交材料、7天审核等待相比,网上立案实现了远程立案,当事人无需到现场,既节约了诉讼的时间成本,也节约了诉讼经济成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同时,当事人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网上诉费缴纳、证据交换、网上阅卷等操作。

  今年以来,石景山法院通过北京电子诉讼服务、移动微法院等平台立案2257件,电子送达17472次,“掌上诉讼”不仅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更有利于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成本。

  “云开庭”,为公平正义注入新动力

  “设备是否正常?各方当事人信号是否接入庭审?网络信号及视频、音效是否清晰?”“现在开始开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石景山法院第五法庭内8路信号连接“云庭”,一名法官、两名陪审员、三名被告人、三名辩护人以及书记员、公诉人11人身处七个不同的地点,共同完成一起刑事案件线上开庭工作。

  为保障疫情期间刑事审判工作的正常开展,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承办法官根据案情,通过线下准备与线上开庭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与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进行沟通,以“北京云法庭”线上庭审系统为依托,审判员、公诉人、被告人在线上“面对面”地开展庭审活动,最终顺利审结本起刑事案件。

  疫情防控期间,石景山法院充分利用“北京云法庭”保障人民群众诉讼需求,开展互联网庭审、线上谈话12019次,全力为当事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真正做到疫情不歇、审判不止、质效不减。

  科技助力执行,破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藩篱

  随着信息化与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管理工作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疫情防控期间,石景山法院充分运用微法院等智能办案平台,利用“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开展保全查控和执行查控,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石景山法院不断创新执行工作方式,在防疫期间首次引入VR技术,实现上拍房产“非接触式”网上实景看样,解决疫情期间处置房产看样难题。通过积极引导,申请强制探视的申请执行人同意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进行探视,有效缓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探视矛盾。

  2020年以来,石景山法院线上开展执行谈话2885次,向淘宝、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共推送拍卖信息717条,拍卖标的物700余件,拍卖成交额达1.49亿元,通过“总对总”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1.3万余次,扣划资金4100余万元,助力1793件案件顺利执结。

  下一步工作中,石景山法院将全面运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北京云法庭”平台、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手段,补齐智能化服务短板,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让科技为审判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为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供稿单位:石景山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