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审执工作造成的重大影响,门头沟法院严格落实市高院关于网上庭审的部署要求,全力克服郊区群众对线上诉讼接受程度不高、法官干警对线下庭审路径依赖较深、磨合适应期制约审判效能发挥的短期阵痛,坚持问题导向和求解思维,多措并举提高在线审判的覆盖面、便捷性和公正度。2020年,门头沟法院结案9141件,线上开庭谈话调解数5790,在线开庭谈话调解率达63.4%,线上审判率位列全市第一,带动均衡结案度、平均审执天数等重点审判指标持续向好、明显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是聚焦诉讼习惯转变难点,坚持类型化引导,提高在线审判的覆盖面。疫情初期,部分当事人和法官干警囿于传统习惯,线上审判的接受率仅为20%。为此,门头沟法院分别针对诉讼群众、代理律师和法官干警三类群体进行“点穴式”引导。对诉讼群众,第一时间调研郊区深山区开展线上审判的难点,通过发放宣传单、庭前谈话引导、“京法巡回讲堂”、“法治夜校”、驻村法官办公室等多种途径,将线上审判相关知识转化为乡言俗语,增进当事人的认知认可;对代理律师,充分借力与区司法所、区律协建立的协作机制,推动律师代理案件线上审判“应上尽上”,确保线上审判率始终高位运行;对法官干警,门头沟法院提出将提高在线审判率作为推动平均审执天数降低的基础性工作,梳理出在线审执工作7大环节19项具体注意事项,制发可视化培训教程,全院全员开展线上培训,切实转变办案思维和模式。
二是聚焦诉讼体验不佳痛点,坚持人性化保障,提高在线审判的便捷性。针对线上审判扩大适用后技术保障不同步、庭审设备配置不足、网络卡顿、语音识别率低等问题,门头沟法院着力提升服务保障的人性化水平。全方位进行硬件改造,加班加点利用周末两天时间完成设备安装、系统测试、模拟庭审等各项工作,建成标准化的“互联网法庭”,并对在线立案、庭审、执行系统定期测试,推动线下到线上的无痕衔接。结合辖区山域特点,协调基层组织向村民开放村务电脑,提供网络环境,邀请基层干部协助当事人进行线上操作、在线参与司法调解,确保当事人无忧操作。制定出台《门头沟法院线上开庭流程指引和注意事项》,对线上开庭适用条件、开庭流程、开庭测试、注意事项、技术规范、司法礼仪、突发事件处置等进行详细规定,实现法官干警对线上审判的无感过渡。
三是聚焦案件质效制约堵点,坚持多样化管理,提高在线审判的公正度。针对在线庭审暴露出的程序和实体问题,每月召开审判管理工作例会,梳理出电子证据效力认定标准、在线庭审秩序维护等问题,出台制度性文件推动在线庭审规范运行。围绕疫情对民商事审判的影响及相关法律认定问题,成立专班,形成《新冠肺炎疫情下审执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涉疫情劳动争议热点法律问题解析》等10余篇调研成果,服务法官干警准确适法。着眼在线庭审率和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质效指标同步提升,在各庭室建立每周工作例会制度,全面梳理排查各团队在线庭审工作进展,每月在电梯间对线上庭审情况进行专项通报,每季度召开研讨会对长期未结案件进行逐案甄别研究。立足在线审判案件质量,充分发挥院庭长引领示范指导作用,组织开展院长线上庭审示范周活动,院庭长全年线上开庭谈话调解数达1901,占全院32.8%。去年全年,门头沟法院平均审执天数同比下降22.37%,位列基层法院第一,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排名由全市法院13名上升至第4名,审判质效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