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发布全国首批《委托司法鉴定评估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法医临床和文件手印两类21小项司法鉴定细化了技术标准、委托事项、鉴定材料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它的发布将有效引导当事人准确提出鉴定申请,大大减轻多次反复提交和补充材料的诉累。
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燕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司法鉴定机构79家,司法鉴定人1031人,年均办理各类司法鉴定案件约75000件。各司法鉴定机构立足北京,服务全国,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司法鉴定工作,办理了一批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为服务司法审判、满足公众需求、维护首都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南》的发布,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优化首都营商法治环境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会上,北京高院副院长刘双玉介绍了北京法院在提升司法鉴定工作质效方面的亮点举措。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北京高院建立健全规范体系,严控关键节点,让委托鉴定工作规范化运行;组建专职团队,加强集约管理,提供委托鉴定工作专业化保障;搭建智能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全面升级委托鉴定工作智能化运用;编制入围名册,推进考核评价,强化对外委托专业机构动态化监管。在一系列的举措下,北京法院一般鉴定评估案件专业机构平均用时由2018年初的109天压缩至目前的30天,效率提升达72.5%。
小编了解到,下一步,市高院将把《指南》下发到全市各个法院,对今后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鉴定工作加以指导,北京司法鉴定业协会也将以协会发文形式下发至各个司法鉴定机构,在办理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委托的相关司法鉴定案件中,按照《指南》执行。北京市高院和市司法局还将根据司法审判实践需要,继续补充完善《指南》内容和项目,做好服务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