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4.0版中的工作成效,同时发布各部门在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5.0版中的“升级”举措。
北京市高院民二庭副庭长陈丰介绍,今年1至11月,全市法院在线庭审率达67%,持续居全国首位;网上立案35.8万件,同比增长47%,占同期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量的71.2%;在线委托鉴定率86.4%;电子送达覆盖率52.6%,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通过网络司法拍卖的方式处置执行财产23378件,成交金额268.9亿元。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完善市场主体拯救和退出机制中的作用。今年北京破产法庭审理破产案件平均周期为201天,同比上一年度缩短112天,破产成本占破产财产的比例仅为5.5%。
此外,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上两个方案作为北京连续第五次集中出台的改革举措,被称为5.0版改革。下一步,北京法院将着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不断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企业破产和市场退出制度改革,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保障。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春玲介绍,今年北京市知识产权系统紧扣中心工作和优化营商改革重点,起草制定《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做好知识产权领域法规政策顶层设计。在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北京地区共155项专利获奖,其中金奖8项,占全国总数的20%,居全国首位。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深化“两区”全环节知识产权改革,设立“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中心”。李春玲表示,在前四轮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基础上,市知识产权领域5.0版改革提出“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力度和服务水平。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秦世杰介绍,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中,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以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在商事登记中合法、便利、有序退出为着力点,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主体注销登记制度。探索完善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提高市场主体快速退出效率。加强府院联动,助力破产清算企业便捷高效退出。建立歇业备案制度,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存续成本。下一步,市场监管局将进一步优化简易注销流程、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加强部门协同、府院联动,持续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化水平,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据悉,北京市各相关单位将以落实本市5.0版改革举措为牵引,努力构建公正权威、智慧便利、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司法、行政服务体系,为打造首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