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陪审随笔丨这段经历让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本站发表时间:[2021-12-27] 来源: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2021年5月,我有幸作为四中院的一名人民陪审员参加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陪审“首秀”。期间,我从一个对法庭工作方式一无所知的平头百姓,到逐渐了解庭审流程。从第一次在庭审中的紧张状态,到逐渐开始倾听诉讼双方的辩诉内容,从在法庭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到逐渐能在审判长引导下思考案情线索并积极参与合议庭工作,我个人的精神世界经历了巨大转变。

  在成为人民陪审员前,每当想到法律这个神圣事物时我内心常常涌现出敬畏的感受,当了解到社会上的违法行为时,我对有人公然冒犯法律常感到不安,特别是自己无意中触犯法规并受到处罚时,心中产生的愧疚和悔恨更是五味杂陈。那时候,法律对我而言是无情的,我与它的关系是疏远的,我既没有认识到法律有利于自己,也没有认识到法律有助于自己。而当我初次面对法庭,面对审判长及法官助理,面对诉讼双方及律师,面对其他人民陪审员时,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敬意。在我眼中他们不仅是信任法律的人,而且是法律意识先进于我的人。而我也没有想到,随着参审次数的增加,我也可以从一个当初仅仅陷于个人情绪的“旁观者”,逐渐发展出了陪审工作的积极性。这个过程中,我多次受到审判长的指导和法官助理的鼓励,得到其他人民陪审员的理解与支持。我深感自己正身处于温暖的集体,身边的每个人都对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利投入了全部热情,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逐渐在法庭上放松下来并逐步投入到庭审过程中。

  在一起案件的法庭调查中,我了解到司法的公正性不仅体现在法律适用上,也体现在对民情的理解上,这个新的知识改变了我以往对法律严肃性的刻板印象,真切感受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调解社会矛盾的重要角色。在庭审中,我直观感受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庭上的每个人都享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只要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律,就会享有作为社会人充分的自由与尊严。每当对自己行为的性质不明确时,参考法律法规要求,即可获得最正确的指导,同时,法律也具备了使自己免于陷入道德纠葛的功能。所以,作为最具参考价值的行为规范,法律法规深入社会生活,是每个公民提升自我意识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条件。作为人民陪审员更有义务守法,有责任宣传法律。

  在法庭上,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法律,人们对正常安定的社会生活秩序的需要将得不到满足。我也会永远铭记在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所拥有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提高法律业务水平和陪审能力,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积极作用,为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陪审员。


[供稿单位: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