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法院

北京三中院审判业务专家田璐: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本站发表时间:[2022-01-19] 来源: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从北大学子,

  到审判业务专家,

  这是一名法律人十二载的成长历程。

  她笔耕不辍、掇菁撷华,

  她初心不改、笃行致远。

  践行使命担当,

  锤炼匠人之心,

  她,就是北京三中院首届审判业务专家

  民三庭四级高级法官

  田璐

  时光荏苒,有致的白色台阶上,静谧温暖。田璐依稀记得进法院工作的第一天,也是这般云淡风轻的好天气。白驹过隙,十二载时光快镜头飞速闪过,无数刻骨铭心的瞬间,画面猛然定格到此刻她略显坚毅的面容。她始终都明白,三尺审判台,是她此生无法割舍的眷恋。

  审判——严谨深思,用匠心守护初心

  法官的生命是审判。2009年7月,田璐从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法院系统工作。长期奋斗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一线,田璐自2012年承办案件以来,已参与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无一错案,每年结案数均位庭室前列,并审理了多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商事案件。在审判工作中,她始终秉承为民司法、服务大局的理念,对于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性纠纷案件,均能够稳妥处理,确保承办案件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能有机统一。2018年,田璐审理了一批某制造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件,该批案件是相关企业为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而引发的群体性纠纷案件,案件处理既事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非首都功能疏解大局,又关系到企业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社会关注度较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对于相关政策了解不多,对企业的搬迁工作存在误解,因此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较为激烈。二审期间,田璐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相关政策和劳动法律规定,耐心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充分的释法说理和普法宣传。最终,企业和劳动者都加深了对疏解政策和工作的理解,在案件审结后迅速履行了生效判决内容。该案此后被评为了北京法院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司法保障优秀案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研读法条、研究案例是她每天的必修课,梳理争议焦点、提问纲要、待核实问题是她每次庭审前的基本功。长期民商事审判工作的积累让她能迅速定位争议焦点、抓住纠纷要害、娴熟运用法律并精准作出裁判。作为民三庭的一名法官,面对持续增长的案件压力和工作强度,她也总是勇于挑重担、敢啃硬骨头。2020年,田璐审理了一起上诉人朱某、杨某与被上诉人北京某公司公司设立纠纷案件。该案系不同投资主体之间因业绩承诺协议引发的纠纷,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主要是案涉股权补偿款的支付条件是否成就,涉及对案涉投资协议中业绩承诺条款的理解和适用问题,以及相关投资主体是否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审查标准。田璐作为承办法官,在庭前与合议庭成员认真合议归纳了案件争点并梳理确定庭审思路。庭审中,田璐一如既往地做到规范司法行为、严格审判程序、讲究司法礼仪、注重司法形象,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正确归纳争议焦点、合理保持庭审节奏、娴熟掌控庭审进程,不仅发挥了庭审的实质作用,也有效保障了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展现了较强的审判专业素质。此次庭审在2020年市高院举办的“百案云庭”业务技能竞赛中获“金奖”。双方当事人也对合议庭在庭审中表现出的专业性给予了高度赞扬。

  作为一名党员,田璐深知,法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平、公正地处理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官的良知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司法的温情则往往依赖于法官的恻隐之心、仁义之心和悲悯之心,在理性的法律和感性的公众情感中寻找平衡点。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沟通,而法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当事人密切关注,法官的言行举止需要规范,更需要走心。2021年,田璐法官审理了一起物业合同纠纷案件。业主收房后发现房屋存在严重漏水情形,便与开发商双方商定由开发商支付部分年度物业费的方式进行补偿。物业公司因催收物业费未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法院依据合同关系,支持了物业公司的诉讼请求。业主一方上诉,情绪较为激动,认为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明明是“一伙人”,明明和开发商已经谈好了由开发商交纳部分物业费,物业公司应当找开发商主张物业费用。这起案件由田璐适用独任制开庭审理。面对法庭上火冒三丈的业主,田璐一方面尽力引导他理性表达诉求,同时认真倾听他所表述的内容,努力理解他为何如此愤怒,并琢磨化解之道。在明白业主的诉求后,田璐先让物业公司核实是否存在业主所述的与开发商相关约定,并告知其如果确实存在,后续业主可能还会向开发商主张权利,考虑到物业公司与开发商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关系,建议物业公司可以在本案中与业主调解解决。同时,也结合案件事实,跟业主解释物业公司与开发商在法律上的关系,一审判决的处理思路以及如果调解不成,后续可能的权利救济选择。业主听完后,情绪一下子缓和了很多,并表示其弄清楚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也知道怎么更好维护自身权利了。这个案件虽然最终未能调解成功,但在判决送达后,作为“败诉方”的上诉人业主通过12368平台表扬“法官责任心强,法律知识全面,审理案件公正,对案件的调查非常全面细致。”这让田璐更体会到,法律不是束之高阁的法条文本,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感知往往是通过法官的一言一行去了解的。

  调研——抵智研思,用智慧担当使命

  将审判智慧转化为调研成果并反哺审判工作,是田璐法官一直以来坚持的工作方法。她十分重视司法研究与成果的转化,注重透过个案梳理并总结疑难复杂问题,总结审判经验并努力升华为审判规则,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首都法官的使命担当。

  田璐法官多次参加了司法解释的征求意见活动和论证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多项案例、课题、论文和专著的撰写工作,调研成绩斐然。2016年,她参与了人社部委托的调研课题《社会第三方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研究》并顺利结项;2017年,作为执笔人之一撰写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和司法对策》入选北京市法学会调研项目,同时获得市委政法委年度青年骨干个人资助项目,该课题成果亦获2019年北京法院调研课题一等奖;作为执笔人之一撰写《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报告》获2020年北京法院调研课题一等奖。她撰写的多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并公开发表多篇论文,撰写的论文分别荣获第三届京津冀司法论文“一等奖”、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同时,田璐法官还参与编写了《最高人民法院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一)理解与适用》、《劳动争议法律适用解答与典型案例解析》、《类型化案件审判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精释与实务指南》等6本著作。这些成果,是她长期研究、思考与审判经验相结合之后的厚重积淀。

  精进——勤学善思,用热爱磨练专业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一入法门深似海,学法有路勤为径。为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开阔自己的眼界,2017年,田璐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中国法官法学硕士项目,并在香港城市大学顺利取得了普通法法学硕士学位。

  田璐法官能积极参加普法宣传工作,主动延伸审判职能。自2015年以来,她连续六年参与本院召开的 五一劳动节新闻通报会;多次受邀前往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等单位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授课和普法宣传;曾应邀做客北京新闻广播电台《警法在线》等节目,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均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随着复工复产不断加速,田璐通过京法巡回讲堂、京法网上课堂、京法微课等形式就“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劳动法律问题探讨”为主题进行线上授课,为复工复产中小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不忘初心,勤奋踏实。凭着这份坚持和韧劲,田璐法官工作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个人嘉奖四次,并多次荣获调研先进个人、十佳员额法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了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的第三层次人才。

  十二载年华,她铁肩担道义,妙笔铸天平,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用担当诠释新时代首都法官的职责与信仰。


[供稿单位:北京市三中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