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公安局

首都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评出十佳案例 3项为全国首创!

本站发表时间:[2021-05-10]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于平平

警保合作远程处理交通事故、全面推行电子居住证(卡)……5月7日下午,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放管服”改革十佳案例,这些举措涵盖户政、交管、治安、出入境等群众、企业高频办事领域,大多数措施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3项为全国首创,2项全市首创。

两年来,首都公安机关持续自主创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企改革新举措。为进一步固化经验、总结提升,推动改革工作提档升级,3月以来,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放管服”改革十佳案例评选活动,从市局职能部门和分局报送的“放管服”改革创新举措中,通过自荐推选、网络投票、专家点评三轮评审,选出了最能体现改革成效的十佳案例。

案例一:推行电子《北京市居住证》《北京市居住登记卡》

全国公安机关首创。目前,已经实现居住证(卡)相关业务的全程网办,并通过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提交的证明材料,让群众携带使用电子居住证(卡)更加方便。同时,线下还保留了部分居住证(卡)受理窗口,重点为老年人和不具备线上办理条件的来京人员提供服务。

案例二:推出交通事故远程处理

交管局和北京银保监局联合成立了“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警保合作远程易处理中心”,对财产损失或造成人员受伤轻微且没有存在酒驾、闯红灯等严重违法的交通事故,122接警台会安排中心专席人员,指导驾驶员通过“远程易处理”微信小程序,运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事故处理,现场拍照、车辆挪移、电子文书签字、民警盖章全程在线办理,情形简单没有争议的事故,全程只需10分钟就能离开现场。全国首创“警”“保”合作,保险公司直接介入理赔,大幅提高事故处理效率,优化保险理赔服务。

案例三:打造网上公安政务服务新品牌

全面建成集信息发布、网上办理、解读回应、互动交流于一体的7×24小时网上公安局,逐步实现了户政、出入境、治安等144项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两年多以来,已办理网上预审核预约事项521.3万余件,警民交流更加畅通。

案例四:建设推广电子印章

全国首创公安主导研发建设电子印章管理系统。截止目前已制作备案电子印章30万余枚,为全市政务服务领域的电子证照、文件上签盖410余万次。电子印章优势凸显,无需携带、无需转递、无需跑腿,秒间速达、海量储存、海量管理、海量查询,挂失、注销、补发均安全高效。

案例五:创新实现外籍人才“两证联办”

发挥示范作用,设立外国人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两证联办窗口,使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办理时限减半,最大限度为外籍人才提供便利。

在全市建立9个外国人服务大厅或窗口,初步构建了“东西南北中”布局合理、办证便捷的全市外国人签证网点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移民出入境新政配套实施细则,对“两区”重点企事业单位量身定制“服务包”,根据聘用合同有效期,为外企人才签发相应期限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并且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外籍人才“零跑路”。

出入境管理总队通过创新外籍人才签证举措,不断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全力服务保障首都“两区”建设。

案例六:探索占道施工监管新模式

积极探索占道施工监管新模式。在占道施工现场安装视频探头,采集占道施工现场图像视频,实时回传至视频监管平台。检查人员登陆平台,对占道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管,实时查看每个占道施工现场及周边道路交通运行情况。视频监管遵循“无事不扰”的原则,对施工企业实现烦扰最小化;改变以往“靠腿跑”的模式,使行政监管成本最低化;发现问题更加精准,使监管效能最大化。

案例七:创立涉众型经济案件报案平台

朝阳公安分局依托微信公众号,在全市首创涉众型经济案件报案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网上接报、定期通报功能,畅通了报案群体异地报案、获悉进展的渠道;同时,平台案件咨询、意见反馈功能的开通,打开了报案群体消除疑惑、反映诉求的通道;而信息共享、数据应用功能,则有效提升了线索流转的综合效能。

案例八:推进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

海淀公安分局率先核发全市第一件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2020年9月15日至今,海淀分局积极推进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共承诺审批许可特行企业38家,均在受理当日发证。

案例九:建设全市首家出入境“智慧服务大厅”

通州公安分局建设全市首家出入境“智慧服务大厅”,为办事群众提供从“智能引导”到“一站式智能自助办理”、“一桌式智慧受理”等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一网、一门、一次”的目标。

案例十:打造集约化公安政务服务中心

怀柔公安分局一站式大厅将公安业务进行整合,22个窗口可办理106项业务,实现了出入境、户政、治安、交通管理等业务的一站式服务。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