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工作会议现场
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12月18日,北京市检察院召开全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工作会议,对全市检察机关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进行部署。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向纵深发展。
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敬大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高保京主持会议,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黄宝跃就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具体要求。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受邀参加会议。
敬大力强调,市委市政府专门就单项检察工作出台指导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重视,充分表明这一指导文件的重要性,必将引领全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驶入新的历史快车道。《意见》明确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职责分工,以及相关的制度机制、方法举措,从全局高度,整体性、系统性部署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成为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大局工作,为构建公益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深化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意见》的出台是北京检察工作中的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市检察机关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敬大力要求,要正确认识工作成效和形势任务,进一步坚定做好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信心决心。五年多来,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市检察机关承办的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大会致辞中所说的“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责任”“检察机关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的重要阐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坚持“三首”标准定位,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善作善成,推动北京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从奠基起步到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是法治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十四五”规划,其中关于法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相互配套、同步递进,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了“十一个坚持”,强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一项改革成果,突出强调通过法治手段维护公益,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是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之间重要的连接点和承载体。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法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检察公益诉讼的作用必将更加凸显。
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把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置于长远规划中统筹考虑。市委对生态文明、民生福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高度重视。即将实施的《民法典》明确提出民事活动应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原则要求,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工作面临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的新任务。全市检察机关要充分认识首都发展赋予检察机关的时代责任,把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把握时代机遇,做好时代答卷。
深入推进检察公益诉讼是首都检察机关高质量发展、深化强检战略的必然要求。北京检察机关坚持走强检之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2019年提出“十个坚持”的新时代首都检察工作总体思路。2020年提出了推进理念现代化、业务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素能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建设,提升检察机关综合实力,提高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北京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作为一项新增职能,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也还存在一些客观困难。全市检察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高质量发展、强检之路,巩固强项、补齐短板,进一步做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打出首都检察工作的公益诉讼品牌。
敬大力要求,要准确把握北京检察公益诉讼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工作质效。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的业务工作,《意见》以专门章节明确了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全市检察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真正入脑入心,推动落地落实,促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向纵深发展。
要坚持“三根本”原则。一要促进公益保护。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聚焦通过一般的诉讼程序无法解决的公共利益受损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工作,更好地彰显公益诉讼的制度价值和制度生命力。要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战略定位,紧密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大局工作,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办理针对性强、特色突出、实效性好的公益诉讼案件。二要促进社会治理。当前北京城市发展面临深刻转型,正在积极完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要深入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综合运用诉前检察建议、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手段,服务社会治理创新。三要促进依法行政。要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建立良性、互动、积极的工作关系,共同解决问题,促进行政机关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要完善以“三诉两支”为基本框架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格局。“三诉两支”工作格局在法定措施的使用、提升案件质效、促进相关问题解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三诉两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格局,推动检察公益诉讼持续、规范、优化、均衡发展。要努力扩宽线索来源渠道,完善内外部线索移送机制。要推动“三诉两支”均衡发展,加大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的案件办理力度,提高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比例,深化与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支持有关机关和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要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公益保护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公益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保护效果。检察机关作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深刻领会检察公益诉讼的政治意义,准确把握关于公益诉讼的相关立法精神,切实抓好办案,更加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保障作用。要用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来推动公益保护,坚持党委领导,争取政府支持,自觉接受人大法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工作合力。要强化工作协同,把检察公益诉讼作为推动协同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各自履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相辅相成,提升公益保护的实效。
敬大力强调,紧紧围绕北京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重点难点,进一步推动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意见》,既要抓全面,也要抓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要积极稳妥拓展案件范围。《意见》明确了北京检察公益诉讼拓展新领域的范围,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生物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及残疾人权益保护、网络侵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既落实中央顶层设计和高检院工作部署,也符合北京实际、体现北京特色。要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大办案力度,消除办案盲区,更好更全面地维护社会公益。
要完善集中管辖机制。《意见》提出,利用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优势,健全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集中管辖机制。目前,由市检四分院集中管辖分院层面的公益诉讼案件,依托集中管辖机制,“立足跨区划、依托两条线(流域+铁路)、着眼京津冀的具有首都特色的公益诉讼检察新模式”逐步成熟。同时,集中管辖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要拉出清单、明确节点、强化措施,尽快推动解决。
要完善京津冀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继续围绕打造“立足跨区划、依托两条线(流域+铁路)、着眼京津冀的具有首都特色的公益诉讼检察新模式”,深化互动交流,着眼共同需求,突出品牌特色,抓紧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机制,推动京津冀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加大生态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办案力度。加强对惩罚性赔偿的理论研究,促进形成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理论体系。加强实务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分析具体问题,加强提炼提升。
要探索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衔接机制。加强对相关立法的研究,厘清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的职责分工,优先支持行政部门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衔接机制,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敬大力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市委市政府《意见》落地落实落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市检察机关要结合实际抓好《意见》的学习宣讲和具体落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以务实举措确保工作成效。
要加强统筹协调,确保有序开展。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支持。对《意见》的学习贯彻进行专题部署,对外积极宣传,对内加强培训,配合出台相关宣讲解读和细化落实的文件,掀起学习贯彻《意见》的高潮。
要突出工作特色,确保有力推进。结合职能定位和区域特点,主动对接区域的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重点项目,提高工作针对性,形成区域特色。
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有效落实。加强工作督导检查,注重自身问题整改落实,正确处理同行政机关的关系,定期开展案件评查。
北京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黄宝跃就进一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做好2020年工作收尾和2021年工作谋划,提出六点具体要求。
一是乘势而上、加强谋划,推动北京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迈上新台阶。要进一步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谋划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将扩大办案规模、提升办案质效作为谋划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要进一步将促进均衡发展、实现多元保护作为谋划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增长点和突破点。要进一步将构建一体化办案机制、发挥履职合力作为谋划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发力点和创新点。
二是顺势而为、全面发力,完善“三诉两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格局实现新进展。继续强化行政公益诉讼办案工作,持续加大民事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积极开展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努力丰富“两支”办案实践。
三是审时度势、抓住重点,确保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发挥取得新成效。要抓专项、突难点,办理一批有影响的典型案件。要抓特色、重实效,积极、稳妥拓展案件范围。要抓规范、促发展,加强对实践办案的指导和指引。
四是因势利导、激发干劲,为践行“三首”标准,推动制度发展创造新经验。要以线索搜集为基础,为办案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以调查取证为重点,结合业务特点构建新的调查体系和框架。要以理论研究为支撑,推动公益诉讼制度完善和检察制度创新发展。
五是借势发力,凝聚合力,使共护公益共促法治共享成果形成新局面。深化“检察+”协同工作机制,主动加强与审判机关的沟通协调,持续做好公益诉讼和公益保护宣传。
六是要持之以恒抓好公益诉讼检察队伍建设。科学配置办案组织和办案人员,注重专业培养和实践锻炼,综合考核公正评价,建立全市检察公益诉讼人才库,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水平高、行动能力强的公益诉讼检察队伍。
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北京市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检委会专职委员、副局级巡视员,市纪委市监委驻市检察院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市院各内设机构负责人,市纪委市监委驻市检察院纪检监察组人员,市院机关全体检察人员在主会场参会。全市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检察官和助理在各分会场通过远程视频同步参加会议。
知多一点
“三诉两支”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格局
即以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支持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支持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和提起诉讼为基本框架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