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筹备一次听证会还是比较繁琐的,现在路子趟熟了,有了顺畅的机制和稳定的队伍,需要听证的案子很快就可以安排上了,当事人对我们的工作也很认可。”日前,北京市检一分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徐敏刚刚办结一件法定继承纠纷案件,在案件办理中积极探索简易公开听证,取得了良好效果。
王某因与其弟就母亲遗产进行的继承纠纷案件,双方前后共历经六次诉讼,虽然法院判决王某继承母亲遗产的大部分份额,但王某仍坚持自己尽了全部赡养义务遗产份额分配不公,不认可最终的判决结果。近十年时间里,王某一直通过诉讼、信访等方式不断主张权利。
为了切实化解矛盾、释法说理,检察官在审查案情后决定举行简易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检察官首先请王某充分发表意见、表达诉求。随后检察官就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及审判程序等问题全面回应了信访人的诉求。听证员就案件相关情况询问了信访人,并结合自身民事法律专长和代理大量继承案件的经验,对信访人就继承份额的确定、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的认定、公房权属的认定等进行了释法说理。最后,检察官与听证员共同开展矛盾化解、释法说理,劝说信访人积极与其弟协商解决,尽快从诉讼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会后,王某对检察机关和听证员的倾听和讲解表示感谢。
为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在信访案件办理中常态化开展简易公开听证指示精神,北京市检一分院近期连续就2件民事信访积案、1件行政信访积案探索开展简易公开听证。目前,3件简易听证案件释法说理效果良好,信访人从最初的抵触、不信任,到愿意沟通、敞开心扉,到听证会后对主持人和检察官表示感谢,通过组织简易公开听证会,打开了信访人的“法结”与心结。
“简易”背后的“不简单”
简易公开听证会不会因为“简”而影响质量效果?
“简易”背后并不只是流程的简化,更重要的是依靠制度机制、专业队伍的力量来提升效率效果。
经过积极实践探索,市检一分院在上级机关指导下,结合本院业务实际,初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简易听证工作模式:
建立简便易行的简易听证工作机制。简易听证试行预约制,由相关业务部门在市检一分院“检察服务大厅接待室预约”微信群中预约;听证地点原则上在检察服务大厅会议室举行,确有必要的,赴信访人所在地进行;听证员由2-3名律师或专业人员担任;听证程序简化为信访人、检察官、听证员三方面对面交流,由信访人表达诉求、检察官回应诉求、听证员对信访人进行释法说理和评议。
确保听证员队伍稳定。市检一分院充分发挥既有的检律合作、检学共建机制优势,积极争取上级机关、研学机构和相关司法单位的支持,主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确立由相关律师及专业人员组成本院听证员队伍,确保听证员队伍权威性和稳定性。
充分发挥听证员专业优势。参与听证的律师及专业人员擅长专业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等各类法律,简易听证根据听证案件性质和所涉领域,邀请专门领域律师及专业人员参与听证,充分发挥听证员业务专长,确保听证效果。
北京市检一分院将持续深化“检察为民办实事”专项工作,加强推进公开听证,特别是简易公开听证,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公开促公正赢公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