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后返京大潮的到来,疫情防控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而法治又是赢得这场战役的重要保障。
战“疫”期间,全市各单位如何加强守法普法宣传教育?如何营造疫情防控良好社会秩序和法治环境?答案来了。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发布通知,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下面,观澜君就为您介绍,各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市委各部委办、市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各总公司和高等院校党委,请注意查收。
守法普法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很重要
做好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需要全社会坚定信心、众志成城,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法治宣传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各单位、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认清肩负的责任使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决胜优势。要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履行法治宣传教育职责,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冷静应对疫情,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涉法问题,构筑起疫情防治的法治防线,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营造良好社会法治氛围。
增强全社会依法防疫意识
要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认真学习、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四方责任”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场所和单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积极宣传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举措,系统宣传法定传染病的界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单位和个人权利义务、违法涉罪追责等与疫情防控有关的权威法律解读,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依法科学开展疫情防控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全社会依法防疫意识。
北京法律服务网开设专区,集中宣传疫情防控法律法规、中央及北京市文件、通知等,同时发布法律知识问答。
积极发挥北京普法联盟作用
要主动参与构建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积极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贯彻落实“谁立法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普法联盟成员单位要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等法治实践活动中,持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普法创新,结合自身职能,做好社会面宣传和系统内宣传,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教育引导执法、管理、服务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注重开展以案释法、释法析理,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提高群众依法防控
用法维权的自觉性
履行媒体公益普法职责,牢牢把握宣传主阵地,密切围绕中央、市委市政府官方疫情报道宣传,积极围绕社会热点、群众关切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主动举报网上涉及疫情的谣言和不良不实信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加大对依法科学防控先进典型个人、先进典型事例和对造谣传谣、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处罚案例的宣传报道,及时公开举报方式,公布典型案例,坚定主心骨、弘扬主旋律,激发昂扬斗志、震慑警示教育,共建和谐清朗的舆论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法律服务管理,建立有效普法需求沟通交流平台,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科学、理性、健康、绿色的防疫理念,提升自我预防风险、依法理性维权的能力,针对疫情出现的餐饮服务、旅游合同、医疗服务等纠纷,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抗击疫情普法公益广告即将发布
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市司法局将拍摄抗击疫情普法公益广告,设计普法宣传海报、挂图,发布法律知识问答五十问,下发宣传口号标语。各单位、各部门要敢担当、善作为,着眼基层、立足各级各类普法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北京普法联盟等平台,运用“两微一端”、公益广告宣传片、普法宣传挂图、海报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以案释法、在线法律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主动为群众答疑解惑,满足群众法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