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一名军人,为维护国家和平、人民幸福无私奉献;现在,他是一名律师,扎根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他也是一名见义勇为的英雄,火情面前奋不顾身。他就是北京市律通律师事务所的退役军人律师——徐华。
能扛枪也能辩护 身份转变初心不改
徐华律师曾服役于陆军集团军某部,参加过辽河油田抗洪抢险任务。退役后,他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了一名律师。秉承着部队多年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2010年开始,他便经常参加北京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十余年间,由他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已经超过百件。在法小援采访时,徐华律师说到,前些天刚收到了一条感谢微信,是他办理过的一起案件的受援人发来的。
这是一起发生在2016年的案件,受援人杨某涉嫌故意杀人罪,由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徐华律师具体承办,担任杨某的辩护人。受援人杨某因有严重的口吃,自己无法正常表述案件经过。徐华律师在了解情况后,耐心沟通,了解到杨某父亲早逝,母亲残疾,本人也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很早辍学在广州打工谋生,案发时刚来北京不到一个月,和同案犯李某系刚认识不久的同事,同在北京郊区某村租房居住。一天李某叫杨某陪他一起去李某之前工作的公司要被拖欠的工资,但让杨某没想到的是,到了公司,在他们与其他同事争执的时候,李某竟然直接举刀捅向被害人。案发后,杨某被李某拉走,后在北京西站被警方抓获。
在阅卷后,徐华律师发现,杨某没有前科,事后又有协助抓获同案犯的量刑情节,应从轻判决。但当时距离开庭时间紧迫,受援人连其家人的电话都不知道,如何更多地了解受援人的真实情况,是否有机会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徐华律师决定从以下两方面同时展开:一是从案件卷宗中挖掘要点,弄清楚受援人杨某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二是尽快联系受援人的家人,争取取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因杨某不记得家人的电话,他就通过杨某的身份信息,在网上找到他所属的乡镇电话,再由乡镇工作人员寻找他所在村村长的电话,最终通过村长联系到了杨某的家属。在了解到杨某家庭的实际困难后,徐华律师担心他们凑不了多少钱赔偿被害人家属无法取得家属谅解,他就提前与被害人家属联系,讲明了杨某的家庭情况表示杨某家属已经在尽力凑钱,后又多次与被害人家属联系,最终取得了家属的谅解。
最终法院判处杨某有期徒刑4年。杨某及其家属十分感谢徐华律师尽心尽责地为他辩护。2019年杨某已服刑完毕出狱,出狱后杨某给徐华律师发来了微信感谢。
退伍不褪色 见义勇为彰显军人本色
徐华律师常常哼唱的一首歌,是《咱当兵的人》,他说每当唱起这首歌,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尽管离开部队多年,但他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一天,在家洗碗的徐华律师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胶皮燃烧味道。意识到可能是着火了,他赶紧到阳台查看,发现邻居家的阳台冒着浓烟,还伴有燃烧的声音。于是他赶紧冲过去,发现80多岁的邻居阿姨已经站在楼道,紧张的说不出话,浓烟已经顺着风势灌满了整个房间。
徐华律师见状没有畏惧退缩,由于火情紧急,他拿起灭火器奋不顾身地冲进屋里救火。居民们也连忙拨打了119,等消防员赶到时,徐华律师已经将火彻底扑灭,他的身上全是粉末,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浸透。一旁的老人看着徐华律师,眼里满是感激的泪水,握着他的手,口中不断说着感谢,周围的居民也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徐华律师见义勇为的行为。
徐华律师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他人生命财产的行为被海淀区民政局认定为见义勇为,并颁发了《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证书》。面对大家对他见义勇为行为的赞誉,他表示:“相信每一个当过兵的人,在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都会顶上去,绝不会掉链子!”
多年的军旅生活练就了徐华律师“忠诚、坚毅、严谨和担当”的军人品质,从军人到法援律师,从保家卫国到服务大众,他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为民情怀。
徐华律师在接受法小援采访时这样说道:“法律援助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很多时候受援人情绪波动较大,作为法援律师一定要理解当事人的心情,保持耐心并给予足够的尊重,法律援助工作从来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是每次在看到受援人因事情圆满解决而露出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感谢的话语时,我认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未来我会和我的团队继续一如既往地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为更多的受援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