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编手记

探访北京市最大的HIV人员集中治疗区域之一

本站发表时间:[2017-11-2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冯华妹
  11月27日,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北京市最大的HIV人员集中治疗区域之一——北京市利康教育矫治所(利康医院)“爱之家”家园,探访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生活,与他们“面对面”。 

  “我是一名HIV病毒感染者” 

  “每一个感染艾滋病的人都是斗士,我们经历着很多人永远不会经历的病痛,但我们依然这么乐观的活着”,如今,李强(化名)坚定地说,但当初首次正面艾滋病时,李强对它的认识却是:传染病、肮脏、恐怖、羞耻、绝症。 

  李强读大二时,曾和同校一名美国留学生同居七个多月,之后对方不知所踪,同时,李强在一次世界艾滋病日的匿名检测中被告知感染了HIV病毒。李强形容当时的自己就像受惊的鸵鸟把头埋进沙堆企图逃避眼前的灾难一般,劝服自己逃避现实,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 

  因为不想就此堕落,加上身边一个感染艾滋病的朋友因小感冒引发肺部感染死亡的触动,李强尝试着寻求志愿者和专科医生的帮助,再次正面艾滋病,这次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慢性传染病、可控制、国家政策、志愿者帮扶。 

  如今,李强感染艾滋病已经十年了,他表示,“现在的我可以毫无惧色,毫无羞耻的对自己承认:我是一名HIV病毒感染者,这十年我怕遇到过他人的冷漠,歧视和误解,但我也得到过别人的关爱,拥抱和支持。现在的我,只想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活下去,这一直是我过去、现在也是将来永远不会改变的坚持。” 

  最年轻感染者:接受治疗后不再恐惧 

  失去生的希望,感受到疾病对身体的侵蚀和生命的逐渐流逝,是对艾滋病人员最沉重的打击。 

  22岁的阿东(化名)在目前利康矫治所收治人员中年龄最小,他15岁就辍学出来打工,从网上了解并接触到同性恋群体,之后,他明确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 

  2012年6月,因为酒后乱性,没有采取保护措施,阿东很快出现了反复发烧感冒不好、出皮疹等HIV感染的症状,第一次去疾控中心时,因为不愿意回答一些私密的问题,他放弃了检测。同年9月,阿东又出现了相关症状,他再次去疾控中心检测,确诊已经感染艾滋病。 

  “当时只有17岁的我对生活陷入了绝望,我后悔自己当初对自己不负责的性行为,我不敢告诉家人朋友,害怕会拖累他们,看不到希望的生活,我开始变得孤僻,甚至有过结束生命的想法。”阿东回忆,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接触到毒品,于是开始吸毒麻痹自己,逃避现实。 

  但后来,海淀区疾控中心的医生告诉阿东,通过抗病毒药物可以控制病情获得正常寿命,并且给予他相关的心理辅导,“我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2013年,他加入佑安医院实验组接受抗病毒治疗,一起的还有因为卖血感染HIV的河南大姐等等,阿东看到他们开朗、积极,知道她们有家庭、有孩子,通过治疗获得了正常的生活。于是,阿东开始主动去查询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也开始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 

  如今,阿东不再恐惧艾滋病,“现在,艾滋病对我来说一点都不可怕,我期待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不歧视我们。”阿东说,出去后,他想找一份工作,存些钱,然后开一个水果店。 

  “我出去后会考虑结婚的问题” 

  重归社会、正常生活是艾滋病人员的最终归宿,也是教育矫治工作的终极目标。 

  “出去后,我会考虑一下结婚的问题,毕竟作为一个儿子,要有责任感,应该为父母着想”,2017年11月29日,41岁的刘伟(化名)就将离开利康教育矫治所了,这是他在矫治所期间思想上发生的变化。 

  2013年左右,做生意的刘伟几乎每天都出去喝酒,“有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你试试这个,可以解酒,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玩这个,事后,我才知道那是毒品,但已经上瘾,控制不住自己了,后来因和同性发生了性关系,感染了艾滋病。”刘伟表示,起初来到矫治所时,他比较消沉,怀有抵触情绪,但经过和民警的交流,刘伟逐渐调整心态,消除了对艾滋病的恐惧感。 

  刘伟称,目前家里人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但终究要回归家庭和社会,他会找适当的机会告诉家里人,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日常接触不会传染。“出去后,我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修复人际关系、重拾信任,也会做一些志愿者活动,对身边吸毒的人现身说法,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伟说。 

  “自爱、仁爱、关爱、大爱” 

  据了解,利康教育矫治所“爱之家”家园秉承“爱”的理念,号召“艾滋病人员自爱、医者仁爱、民警关爱、社会大爱”,为艾滋病人员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身体状况,增加营养支持,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宜康体运动,提高艾滋病人员的健康指标。 

  同时,开展课堂教学、心理咨询等多种教育活动,成立绘画、棋艺、运动等多个兴趣小组,丰富艾滋病人员的精神生活。实施“艾减爱加”矫治项目,明确“艾减”即减少负性情绪,减少病毒载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扩散;“爱加”即加强社会、家庭和矫治所对所管人员的关爱,分模块、分阶段开展矫治工作。 

  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爱之家”家园的标识由“红丝带”和四颗红心组成,意在鼓励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病毒折磨的人,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建设充满希望的家园。 

  27日上午,围绕“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主题,“爱之家”家园举办了宣传教育活动周,展示教育成果,呼吁全社会珍爱健康、远离艾滋。艾滋病感染者自编自演了合唱、演讲、八段锦等多项节目,并承诺“艾滋病感染到我为止”。 

  北京市最大的HIV人员集中治疗区域之一 

  利康教育矫治所副所长张海涛表示,从目前收治的人员来看,有60%是因同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这与毒品吸食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传统吸毒方式为针管注射,导致共用针头感染HIV的较多,但现在部分新型毒品不用针管。 

  在这些感染者中,同性性行为和吸食毒品的行为经常裹挟在一起,他们中很多既是同性恋者,也是吸毒人员。在短刑服刑人员中有80%是因为贩毒、持有毒品等涉毒犯罪而被判刑。 

  张海涛介绍,利康所承担着北京市教育矫治局各场所艾滋病所管人员的集中管理职能,目前是北京市最大的HIV人员集中治疗区域之一。“爱之家”成立以来,先后收治近800名艾滋病人员,全部与属地疾控部门实现对接,确保了在所期间的信息监测和出所后的继续治疗。

  通过“爱之家”家园,艾滋病人员重新认识自我,再次燃起生活热情,同时增强了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艾滋病人员称,“爱之家”家园为其提供了重生蜕变的机会,架起了他们重归社会的桥梁。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段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