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百姓促和谐,为民解忧好公仆”。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某村村支部书记为通州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李隽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对检察官的感谢。“多亏了您从中调解,化解了我们村这兄弟俩的矛盾,不然两家可能还会留下积怨!”
兄弟二人势如水火 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2021年7月,赵某甲与弟弟赵某乙因房产纠纷问题闹上法庭,在当天开庭前,二人再次因房产纠纷发生口角继而引发肢体冲突,赵某甲一怒之下将弟弟打伤。经鉴定,赵某乙身体所受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后公安机关以赵某甲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通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检察官在审查案件后认为,该案系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虽然赵某甲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完全符合起诉条件,但检察机关不应就案办案,要从有利于矛盾化解和亲情修复的角度解决问题,促使双方达成刑事和解才是最根本的办法。
没想到调解工作却是困难重重。长期的房产纠纷加上该案的发生,令本就关系紧张的兄弟二人矛盾再次升级。犯罪嫌疑人赵某甲对因房产纠纷将自己告上法庭的亲弟弟心存芥蒂,不愿主动沟通;而被害人一方,也因受伤后始终未得到哥哥的赔礼道歉而拒不和解。检察官十几次与双方电话沟通,进行矛盾化解,但二人坚决的态度让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检警村携手化矛盾 亲兄弟破冰解心结
“还是要想办法试一试,如果调解不成功,案件直接起诉到法院,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就更难缓和了。”检察官不愿就此放弃,决定借助“枫桥经验”,引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参与检察办案,助力矛盾化解,促成刑事和解。
为深入了解兄弟二人的纠纷情况,检察官联系办案民警一同实地走访了该村,向当事人及村民询问矛盾的起因等细节,并与村干部开展面对面座谈,共同研究商讨调解办法。村干部高兴地说:“如果真能彻底解决他们兄弟二人的矛盾,也算了却我们村干部的一桩心事!”
在检、警、村三方的努力劝说下,兄弟二人终于愿意接受调解工作。检察官从情、理、法多角度对二人进行教育、感化,强调双方是骨肉至亲,不要因一时赌气遗憾终生;同时将释法说理融入调解工作中,详细阐明案件不同处理结果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在检察官耐心、细致的调解下,兄弟二人终于解开心结。
“弟,对不起,哥有错,哥不该打你!”听到这句迟来的道歉,弟弟再也忍不住,抱住哥哥痛哭起来。“哥,我也有错,对不起,以后咱俩好好的!”
看到兄弟二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检察官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么久以来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妥善处理亲情矛盾 不起诉体现检察关怀
由于该案系家庭矛盾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且犯罪嫌疑人赵某甲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等从轻情节,兄弟二人已达成刑事和解,检察机关最终对该案作出酌定不起诉处理。为使双方真正理解和认同处理决定,检察官亲自来到村内送达和公开宣布不起诉决定。
看着手中这份不起诉决定书,赵某甲激动不已,再三对检察官表达感激之情。赵某甲的儿子对检察官说:“谢谢您帮我们两家人解开了心结,您是我们的恩人,我父亲的事让您费心了!”
在场的村干部和群众也纷纷为检察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点赞。“以前不太了解检察机关,但是通过这个案子,我深刻感受到了检察机关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事,希望检察官多来我们村里普普法、讲讲课!”村支部书记如是说。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彰显了司法的宽和、谦抑,释放了司法善意,在修复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检察机关积极促成双方的刑事和解,正是“少捕慎诉慎押”的有效手段之一,既向人民群众传递了司法温度,又确保矛盾及时、就地化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