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到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后,登记、拍照、核对身份、佩戴智能手环……系统配发手环时会自动生成编码,场、案、人、物、卷等要素信息与编码关联绑定,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档案。
2022年9月20日,小编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进行探访。
据了解,北京市公安局围绕法治公安建设目标,在全国率先创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并围绕办案中心建设应用创新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执法制度和措施,构建了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工作机制为牵动的首都执法规范化建设体系,推动首都法治公安建设走在前列。
围绕“一站式办案”要求 首都警方打造“北京样本”
2015年10月,海淀分局在全国率先建成首家“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并在运行发展中坚持法治引领、问题导向、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探索建立派驻中心检察室、48小时刑事速裁、未成年案件一站式办理及三位一体社工帮教、律师远程视频会见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搭建起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枢纽的政法协同、法律监督、诉讼保障平台,为推进全国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提供了“北京样本”。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副总队长刘彦介绍,自2015年10月第一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投入运行至今,18个各具特色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了北京市各区全覆盖。执法办案中心成立以后,所有的办案单位在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必须第一时间送往中心开展下一步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围绕“一站式办案”要求,努力做到“四强化”,即强化专业管理,优化调整中心民警辅警人员配备,让办案民警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打磨案件质量上;强化数据支撑,整合汇集信息资源服务支撑办案,充分发挥办案中心综合性战斗实体作用;强化智能应用,完善推行“非接触式”远程办案模式,创新跨区跨级律师远程会见;强化服务保障,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深化刑事案件认罪认罚“48小时速裁”、未成年人训诫帮教救助工作,健全完善伤情鉴定、价格认定等相应工作机制,探索设立银行网点涉案款、保证金代收代管业务,全力保障案件集约高效办理。
海淀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成立7年来,共接收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6.8万余名。
危险驾驶案速裁 从传唤到审判仅用36小时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为全面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社会危害性不大,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轻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依法从宽处理。按照市公安局统一部署,海淀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会同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在办案中心设立刑事速裁法庭,建立了48小时案件全流程流转工作模式。
2021年12月20日晚上,王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警方查获,经鉴定,其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30.1mg/100ml,此案符合“48小时速裁”程序办理条件的案件。
海淀交通支队民警对王某发放了《权利义务告知书》、《速裁程序确认书》,征求犯罪嫌疑人是否同意适用速裁程序及是否需要法律帮助的意见。王某均表示同意。
2021年12月21日14时,警方对王某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并联系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启动“48小时速裁”程序。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完成庭审前诉权告知及律师介入等开庭准备工作后,会同海淀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12月22日上午9时对王某开庭审判,自嫌疑人王某被传唤到案,至审判结束仅用时36小时。
一站式工作机制 为民警破案提供专业保障
2019年8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推销所谓“秘制”药物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举捣毁3个窝点,抓获团伙成员132人。
嫌疑人被抓获后,被第一时间送至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依托中心“一站式”的工作机制,由中心集成专门力量办理嫌疑人入区登记、人身检查、等候看管等事务性工作,100多名嫌疑人很快就进入中心内等待接受讯问。
办案中心启动合成作战机制,法制、案审、刑侦、治安、经侦等专业警种进驻中心前置办公、协同作战,依托信息系统对犯罪嫌疑人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在办案民警讯问的过程中,针对案件办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全程跟踪督办,研究确定侦查方向、取证标准、审讯思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案件程序合法、证据确凿充分,实时为一线办案民警破案攻坚、深挖犯罪提供专业支撑保障。
经工作,警方很快便查清该犯罪团伙通过网络推手公司在网上发布广告文章,非法获取患者信息后,安排业务员陆续冒充知名医院医生拨打患者的电话,将某公司保健品包装为“秘制”药品进行推销,并指导受害人“用药”,通过夸大保健品疗效和受害人病情等方式,诱导受害人多次购买“秘制”药物的事实。
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社工常驻执法办案中心
2021年1月,海淀分局西北旺派出所办理一起未成年人伤人案件。
经了解,双方案发当天发生口角,17岁的朱某用刀具将李某后背划伤。朱某因故意伤害被传唤至办案中心,由于他的父母难以及时赶到,民警为保障朱某的合法权益,在办案中心对朱某进行体检及其他办案活动中,均有社工在场。
随后,朱某因涉故意伤害被处以行政拘留(不执行)的决定,海淀分局民警委托社工对朱某开展3个月的帮教服务。
民警办案中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在提升公安专业化办案水平的同时,融入综合治理理念,引入司法社工帮教、救助,推动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有效衔接,将未成年人保护延伸到执法最前端、贯穿于办案全过程。
司法社工24小时常驻中心,一是当公安机关讯问、询问涉案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不能在办案时限内及时到场参与时,由司法社工代替法定代理人角色参与讯问询问,监督民警办案行为,疏导安抚未成年人情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二是对未成年犯罪行为人开展社会调查、观护帮教,实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三是协助办案民警完成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一次性询问工作,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救助服务,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创伤。
摄影/陈志强 摄像/张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