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北京金融法院聘任首届16名特邀监督员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本站发表时间:[2022-10-13]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通讯员 李婧怡

  为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深化“为民办实事”工作成效,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断完善金融审判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根据最高法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特约监督员工作条例》,北京金融法院制定《北京金融法院特邀监督员工作办法(试行)》,并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证券交易所及相关行业协会推荐和组织严格资格审查,决定聘请16名特邀监督员。

  9月20日,北京金融法院召开了首届特邀监督员聘任会议,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委员、专职副会长闫建东,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马慧娟及受聘特邀监督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牛晓锐主持。

  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峰首先对特邀监督员工作制度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聘任工作开展情况做了通报。党组成员、副院长李艳红随后宣读了聘任决定。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向与会特邀监督员逐一颁发聘书。

  在座谈交流中,特邀监督员纷纷表示,成为北京金融法院首届特邀监督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将认真发挥行业优势和职能优势,知责于心、担责于行,发挥好监督纠错、建言献策、桥梁纽带和宣传引导作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当好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严格遵守法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廉洁工作纪律,共同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强化金融法治保障。

  推荐单位代表中国信托业协会闫建东副会长、北京市律师协会马慧娟副会长对北京金融法院聘任的首届特邀监督员表示祝贺,认为特邀监督员制度对推动北京金融法院提升审判质效、公正为民司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特邀监督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同时正确处理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依法监督履责的关系,做到不越界、不越权,监在关键处,督在点子上,不添乱,多帮忙,凝聚金融法治协同的共识与合力,协力推动特邀监督员制度在北京金融法院形成生动实践。

  最后,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讲话。他首先代表北京金融法院对16名新任特邀监督员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祝贺,对各推荐单位为北京金融法院特邀监督员工作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

  蔡慧永院长指出,16名特邀监督员政治素质过硬,均为中共党员,且深耕专业领域多年,连接着最新的监管政策,连接着最前沿的金融市场,连通着最真实的社情民意,具有广泛的行业代表性和社会覆盖面,必将为北京金融法院倾听人民心声、接受人民监督搭建新的桥梁,有力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围绕特邀监督员制度的建设和运行,蔡慧永院长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特邀监督员制度对北京金融法院发展的重要意义。特邀监督员制度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是锻造过硬金融法院队伍的重要保证,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二是主动接受监督,不断完善金融审判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要结合审判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建设要求,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配合,促进办案监督与日常监督的融合,注重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的结合。

  三是加强统筹谋划,努力为特邀监督员履职创造良好环境。在履职保障方面,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障特邀监督员通过实地调研、监督庭审、见证执行、来访投诉等多渠道全面发现涉及的廉政风险问题,为特邀监督员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在建议落实方面,要“闻过则喜、立行立改”。全院各部门要自觉树立“监督就是关心、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把自觉接受监督转化为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交往方面,要“亲中有清、亲清有界”,共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和谐工作关系,共同维护司法公平和公正。

  特邀监督员会前参观了北京金融法院大数据中心、电子卷宗生成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中心、中小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站、5G融法庭、金融法治协同创新中心等,并了解了北京金融法院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探索实践。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