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北京知产法院“简案快审”再加速——带你感受“京知速度”

本站发表时间:[2022-11-1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通讯员 姚俐衡 摄影/李阳

  从“量身定做”个性化解纷方式,到“撤回重评”机制助力诉前实质化解纠纷;从“指尖诉讼”新举措减少外埠当事人舟车劳顿,到简单案件做“简”法实现“简案快审”再加速……这家专门法院积极创新举措,以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实现“简程序不减权利、提速度不降质效”,切实将当事人诉权保障落到实处,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京知“催化剂”。

  11月8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召开商标行政诉讼繁简分流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商标行政纠纷繁简分流工作情况、具体举措和典型案例。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北京日报等20余家媒体记者和近50万网友在线观看。

  据了解,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至今,我国有效商标注册数量已超过4000万。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鱼水介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商标行政案件的数量已从2015年的5500余件迅速增长至2021年的1。8万余件,占该院收案总量的60%以上,占一审收案量的80%左右,年均增长率高达25%左右。其中,2021年商标申请驳回复审行政案件的收案已达10773件,2015年至2021年,年均增幅达29。4%。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庭庭长、综合程序委员会主任仪军表示,自2021年8月起,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积极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进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意见》,以精准回应司法需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为着力点,积极创新五大举措,探索构建商标行政案件繁简分流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1。审判事务性工作诉前集约处理。设置专门的繁简分流法官团队、繁简分流员,通过简易程序告知、案件信息采集等将争议焦点于庭前固化,明确当事人的程序选择,为繁简分流、诉前化解以及后续的案件审理、裁判文书撰写夯实基础。

  2。细化繁简分流标准。积极完善案件识别和分配流程,设置繁简分流员初分、繁简分流法官团队复核的两级筛查程序,结合当事人的程序选择、诉求、案件类型、法律关系复杂程度、证据规格和体量等多重因素,综合判断、识别,确保不同繁简程度的案件通过最适宜的诉讼程序获得公正、顺畅的审理,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3。充分运用多元解纷手段。试行“撤回重评”程序,促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对于出现情势变更因素的案件,原告于诉前撤回起诉材料的,行政机关依据司法机关诉前调解阶段结束通知书即可重新作出裁决,商标行政纠纷实现诉前、快速化解;就部分和解可能性较高的案件尝试委派专业性、行业性特邀调解员引导当事人和解,推动纠纷于诉前或庭前实质、源头化解,实现“以最小的司法成本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

  4。速审程序再加速。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庭审程序:对于经繁简分流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速审团队专门审理;对于作为简单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依法快速审理,案件要素表中已确认的事实,经法院在法庭调查时各方当事人确认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通过进一步优化速审程序,为简单案件做“简”法。

  5。积极应用信息化辅助手段。创新送达举措,引导电子送达、完善商标行政案件评审中地址确认适用于诉讼阶段的承诺应用、实现庭前诉讼文件向行政机关的集中电子送达;探索裁判文书自动生成;推进商标行政案件全流程电子化……当前商标驳回案件电子送达率已迅速提升至90%,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得到了有效节约。

  除上述具体举措外,此次发布会还重点发布了商标行政案件繁简分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五类具有典型意义的多元化解案例,其中包括该院首批通过委派特邀调解员引导各方当事人和解,促使纠纷诉前化解的商标行政案件,为此类案件的诉源治理提供了示范价值。

  宋鱼水副院长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将时刻以护航创新发展为己任,通过创新完善、优化符合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的诉讼程序,真正实现商标行政案件的快慢分道、繁简分流,推动商标行政纠纷实质性化解,为当事人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司法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