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王泽宇:当好大庙峪“村民” 为美丽乡村贡献积极力量

本站发表时间:[2022-12-1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王泽宇,北京通州法院法官助理、2019届选调生,2021年5月受市委组织部选派前往平谷区镇罗营镇大庙峪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在派出法庭时,他是奔走在审判业务一线的法官助理,开展驻村工作后,他沉下心来当起了大庙峪村的村民,在推进党建引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接诉即办、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方面,积极发挥选调生作用,为建设“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美丽乡村贡献了积极力量。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大庙峪村依山而建,山上郁郁葱葱,山下村居排列整齐,村前溪水潺潺,夹道的桃树延伸到了山脚,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就是王泽宇初到大庙峪的感觉。
  村两委和村民们的热情让王泽宇很快没有了陌生感,但随之而来的是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村务工作。如何协助村书记开展党建工作?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村子发展?如何帮助村子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王泽宇苦苦思索了一夜,终于明白:既然大处不好着眼,何不从小处着手,先对村情村史有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对症下药,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从到村第二天起,王泽宇便骑着借来的电动三轮车在村里走街串巷,遇到乘凉或者遛弯的村民就一起聊天,有时还会被村民邀请到家中做客;看到在田间地头干活的村民就上前帮忙。
  有一次正赶上刘大爷给大桃套袋,王泽宇主动走上前去帮忙,刘大爷看着一脸书生气的王泽宇说道:“王助理,这个你干不了,弄不好还要返工。”王泽宇连忙说:“大爷,您教教我,让我试试看。”从最开始几分钟都套不好一个的笨拙到后来很快就能套好袋子的迅捷。顶着炎炎烈日,和刘大爷一起完成了给大桃套袋,刘大爷看着汗流浃背的王泽宇说:“泽宇,你这小伙真行!中午去我家里吃个饭吧。”王泽宇婉拒了刘大爷的好意,但也正是靠着这种不怕吃苦、主动助人的精神很快和村民们打成一片。
  几周过后,王泽宇不仅对村子的历史、面积、人口、林果资源、民俗旅游业等情况做到了熟于心,还学会了基本的农活。村民们对他的称呼也从最初的“王助理”变成了亲切的“泽宇”,他感觉自己真正地成为了这个村子的一员。
  “如果村民们是顾客,那我们就必须要当好服务员”
  在驻村工作中,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王泽宇经常向村书记王桂生请教。王书记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假设村委会是一家饭店,那村民们就是顾客,我们是服务员,必须当好服务员,服务好群众”。这句话不仅让王泽宇记在心里,更敦促他在日常的村务工作中努力用实际行动为村民服务。
  他积极协助村书记落实好“三会一课”、“1.24”“7.24”民主评议日、“四议一审两公开”、“党员积分榜”、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换届等工作,确保党务村务工作在合法合规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村级发展。
  在王泽宇眼里,村民不仅是自己的服务对象,还是自己生活的老师。当他看到村里有些道路角落上存放了一些生活垃圾,不仅影响过往行人,滋生的大量细菌也影响村民的健康。为了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听取村民的意见,他每周末去村口和大爷大婶们聊天,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靠着村民们提供的智慧锦囊和现有的政策规范,他帮助村内完善了“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评议奖励积分榜”制度,村内的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
  在汛期,他定期对山场、街巷、大桥、河堤等重点位置进行巡查,在冬季防火期与村干部一同到独居老人家中进行防火检查,遇到天然气隐患、麻花线等情况及时帮助村民整改;他还为村民发放病虫诱剂(迷向丝)防治桃树病虫害,利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为村内更换老旧潜水泵,便利村民灌溉。在这一年的时光里,王泽宇的努力被村里的干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在2022年“七一”评优时他被推选为平谷区镇罗营镇“优秀共产党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今年4月来势汹汹的疫情,大庙峪村开始进行全域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王泽宇深感自身责任之重,主动担当,成为了核酸检测工作的主力。每天5点30分,他在急促的闹铃声中醒来,之后来到核酸检测场地,将桌子、提示牌抬到指定位置,准备好采样棉签、试管、手消等用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搬好椅子便于老人坐着等候,随后穿好防护服值守在扫码测温的位置。
  有一天,露天的核酸检测场地突然下起了雨,但因为还有村民陆续赶来做核酸,所以王泽宇不顾雨势渐渐变大,依然继续帮村民扫码测温。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走到他身边,右手打着一把童伞,左手拿着一把伞,用稚嫩的声音说:“谢谢‘大白’叔叔,给你伞。”再看着不远处面带笑容的孩子父母,他感到心里暖暖的。在驻村的一年时光里,王泽宇还定期参与卡口值守、服务居家隔离人员,做好村级疫情防控台账整理、返乡人员登记、疫苗接种等各项重点工作,他深知,疫情防控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配合,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疫情。
  既是接诉即办的幕后人 又是未诉先办的先行者
  “叮铃铃……”随着铃声响起,王泽宇接起了电话,是镇党办的干部在与王泽宇交流有关接诉即办工单的法律问题,类似这样的交流,已经有过很多次。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有关赡养纠纷的工单,部分子女因其他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想要起诉,但老人又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纠纷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负责工单的干部就民诉法关于起诉的规定、民法典中关于赡养的规定、能否请求法律援助等问题向王泽宇咨询后,明确了调解处理的方向,最终在多方调解下,纠纷得以圆满解决。能够做解决接诉即办工单的幕后人,学有所用,他感到很有意义。
  在驻村工作中,王泽宇时常思考什么样的普法方式能够让村民更容易喜欢上学法用法,在经历过几次效果不甚明显的讲座普法后,他开始转移“阵地”,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普法。他在茶余饭后经常找村民聊天谈心,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他把婚姻、赡养、遗嘱继承、相邻关系等民法典中的规定转化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讲给村民听。用土话白话让村民明白法律不是远在天边的事物,而是每天都会遇到的寻常事,这更加激发了村民们学法用法的热情。他注意到刷短视频是村民们在农闲时的娱乐方式,就将一些普法小视频发到便民服务微信群中,微信群中时常会有关于普法视频热烈的讨论。他时常对村民说“有法律方面的问题,您就来村委会找我,我随时都在”。最后,村委会的“说事评理普法中心”成为了村民找他聊烦心事的地方,他也十分乐意为村民排忧解难。在他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有困难会第一时间到村委会咨询,村里的12345工单神奇般地消失了,大庙峪村也成为了镇罗营镇创建的第一批“零诉求”村,真正实现了未诉先办。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