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民盟中央、民盟北京市委到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就罪犯和戒毒人员帮教工作开展调研,并启动了新一轮“黄丝带”帮教行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谢经荣,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程红等一行10人参加调研。司法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和市司法局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谢经荣一行实地参观了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和北京市女子监狱,同基层监所代表进行了调研座谈。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党组副书记、政委禹冰介绍了近年来首都监狱戒毒工作取得的成就。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等4个基层单位代表汇报了改造戒治工作中的帮教需求。
经过座谈研讨,双方一致同意:在实行乙类乙管、监所工作全面恢复正常的形势下,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传承创新、精准对接,推动“黄丝带”帮教行动不断走深走实、持续擦亮特色品牌,全面提升改造戒治效果,共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贡献新力量。
调研当日,民盟中央邀请最高检涉法涉诉信访心理咨询专家、北京博爱妇女发展慈善基金会副会长王倩倩开展了《智慧沟通》心灵教育专题讲座,作为启动新一轮帮教的首场活动。
据介绍,“黄丝带帮教行动”是由民盟中央和司法部联合发起的针对罪犯等特殊人群开展关怀、帮扶和教育救治,促使他们更好回归社会的一项公益性活动。多年来,民盟各级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同北京市监狱戒毒系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教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捐赠图书、组织书画名家入所帮教、合作拍摄戒毒影片、联合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使所管人员深刻感受到社会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的关爱、增强了回归社会的信心。
据悉,上世纪80年代起,首都监狱系统主动争取社会支持、助力罪犯改造工作,探索建立了“大墙内外齐抓共管、共帮共教共促转化”的社会帮教工作机制,被司法部命名为“北京模式”并在全国推广。近年来,首都监狱戒毒系统传承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加强社会合作,形成开门共办教育的良好局面。全局建立了150余人的社会志愿者队伍,聘请“法官妈妈”尚秀云等20位知名人士为“爱心帮教大使”,首都图书馆等26家合作单位共同组建“爱心帮教团队”;与相关单位签订《社会帮教协议》,通过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与罪犯“结对子”帮教、开展狱内法律援助、组织名家授课以及帮助罪犯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等形式,解除服刑的后顾之忧、促进教育效果不断深化,进一步拓展了帮教工作“北京模式”的时代内涵,有力促进了改造戒治质量的提升、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