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须着力为民营企业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北京三中院联合通州法院、通州区工商联共同走进通州区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开展座谈交流。三中院民六庭庭长陈锦新、副庭长李春香,通州区工商联主席赵静及十家民营企业代表,通州区法院民三庭庭长孙之智、副庭长吴可加及部分干警代表参加调研。
调研人员一行首先实地走访参观通州区三家民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听取企业在项目建设、用工制度、经营回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走访参观后,各方共同召开调研座谈交流会。
陈锦新庭长介绍了三中院的商事审判情况及服务保障城市副中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机制,并就下一步如何提升司法服务的精准度与实效性征求意见建议。她表示,通州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对一流营商环境有着更强烈的实际需求。三中院始终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司法服务保障水平。
孙之智庭长围绕服务保障“两区”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介绍了通州法院相关工作举措、与区工商联的协同工作机制及取得的成果,并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搭建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平台提出了意见建议。
赵静主席对法院近年来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她表示,法院站位高、作风实、措施硬,本次参观座谈充分展现了法院担当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司法为民的服务情怀。通州区工商联将进一步与法院密切联系,搭建司法助企平台,共同为构建亲清统一的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座谈会上,各方围绕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以及如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优化司法服务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企业家纷纷表示,法院的实地调研,解答了企业在法律方面的诸多困惑,为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中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展现了法院为民服务的司法情怀和担当。
近年来,三中院认真落实能动司法理念,将司法助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融入审判实践,不仅通过个案审理为企业“抓末端、治已病”,还主动延伸审判职能“抓前端、治未病”,切实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为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服务保障作用。
今后,三中院将深入推进调查研究,抓实公正与效率,加强对民营企业在内部治理、合规改革等方面的帮扶指导,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助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