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下午,北京一中院在全国工商联举办“推动企业改革创新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新闻通报会。会上,北京一中院通报了重大破产典型案件司法工作情况,发布了十大破产典型案例,并举行座谈会研讨交流新形势下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有效举措。全国工商联、市工商联、市发展改革委相关领导参加此次活动,活动还邀请了国家法官学院教授、《法律适用》副主编梁欣,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贺丹,北京市人大代表吴剑、徐传辉,以及相关企业代表。最高法院民二庭张小洁法官、北京高院民二庭李洛云庭长、北京一中院马强院长及相关领导全程参与。
近年来,北京一中院对标市场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审结一批破产大要案,助推困境企业通过破产程序化解债务风险、实现涅槃重生。“重大典型破产案件的审理具有以下特点:案件疑难复杂,所涉企业体量巨大,且破产审理往往无先例可循,对能动司法提出新挑战;涉及多种主体和行业,大中小微兼具,域内域外交织,反映市场发展新需求;影响群体广泛,涉及企业层级多、主体广,且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司法辐射呈现新特点;以点带面,形成了破产大要案审判机制,并推广运用在类案、关联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破产审判取得新成效。”北京一中院院长马强介绍道。
直面重大破产案件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课题,北京一中院构建起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的重大破产案件审理工作体系。北京一中院通过提升府院联动工作动能、强化企业重整工作效能、协调维护各方主体权益、推进破产审判规范化建设等举措,有序推进重大破产案件审理,确保市场主体的破产司法需求延伸到哪里,精准、高效、优质的司法供给就推进到哪里,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坚实保障。“自北京破产法庭成立以来,共审结方正集团重整案、紫光集团重整案等十件重大破产典型案件,为企业引入投资1500亿元,清理企业债务近9000亿元,盘活企业资产逾5000亿元,清偿职工债权近7000万元,妥善安置职工约9万人,依法保护了16万余名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助力困境企业摆脱流动性危机,实现企业涅槃复兴。”北京破产法庭庭长常洁介绍。
在这些重大破产案件中,紫光集团重整案是北京一中院深入实施新发展理念,推动破产审判守正创新、改革先行的典型一案。紫光集团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领军企业,通过此次重整以股权转让的“小切口”解决脱困重生的“大需求”,企业多年积累的产业结构和核心技术得以完整保留,有效稳定科技人员队伍,为我国相关科技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力量。据悉,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在引入资金额度、债权清偿率、即时清偿效果三个方面走在全国大型企业集团类重整前列,该案入选了“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2年度十大案件”。
除了关注大型企业集团重整成效,北京一中院坚持国际国内双视野,秉持专业化审理方向,持续助力完善破产制度规范。在承认德国地方法院破产程序案中,北京一中院在考查德国破产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实践基础上,创新互惠原则适用方式,以法律互惠认定双方之间存在互惠关系,同时充分考虑是否存在损害我国债权人权益等情形,平衡协调跨境破产司法协助与国内利害关系人保护之间的关系,高效推进跨境破产程序效力认定。“这一案件是在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我国内地适用法律互惠原则承认外国破产程序的典型案例,对推动我国跨境破产制度发展、加强跨境破产协作、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马来客介绍。
在发布会后的座谈环节,与会人员对北京一中院在重大破产典型案件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予以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并表示,北京一中院发布的系列典型破产案例具有重大性、创新性和国际性,为困境企业运用破产重整司法手段实现重生提供有效指引,在促进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破产领域立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期待法院持续发挥司法能动,推动更多的困境企业通过破产程序实现能级跃升、焕发新的活力,服务首都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