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吸贩群体呈现年轻化 北京法院通报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

本站发表时间:[2023-06-2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高煦冬
  奶粉罐里的白色粉末,餐厅、KTV等场所内推销的电子烟,代他人邮寄的快递……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其实都有可能是毒品的伪装,稍有不慎就会上当中招。6月20日下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2020年以来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

  “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全市各级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1125件,判处毒品犯罪分子1143人。”北京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玲玲介绍,目前毒品犯罪涉及罪名主要是运输毒品罪,占比86.8%。此外,涉案毒品种类趋向多元化,氯胺酮、合成大麻素、卡芬太尼等新精神活性物质(新型毒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成瘾性,而且经常伪装成电子烟、邮票、糖果、巧克力、饮料等,迷惑性更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毒品犯罪呈现“网上网下交织、线上线下同步”的态势,近七成毒品犯罪交易依托互联网实施。此外,青少年成为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有的吸食同时也参与贩卖。近三年来北京法院审结的涉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犯罪案件中,贩卖对象多为大学生群体,涉案人员平均年龄为24.5岁,毒品犯罪向大学校园渗透加剧的现象亟需引起关注。
  孙玲玲表示,北京法院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严惩态势,坚决对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依法判处,加大对新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的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2020年以来,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234人,重刑率达20.5%,有力震慑、遏制了毒品犯罪。
  除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之外,北京法院深度参与毒品问题综合治理,依托“京法网事”“京小槌”等宣传载体,努力推动禁毒普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针对毒品犯罪案件审判中发现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北京法院及时发出司法建议,推动构建立体化禁毒防控体系。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北京法院未来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审判工作质效,提升禁毒综合治理能力,以实际行动为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禁毒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