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朝阳区2018年应急救灾综合演练现场。(陈硕/摄)
图为应急保障队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应急包。(陈硕/摄)
图为专业救援队工作人员讲解应急救助设备(陈硕/摄)
图为市民群众领取预防灾害救助宣传资料(白羽佳/摄)
10月12日,在第29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举行“减少灾害损失,创造美好生活”社区地震应急救灾综合演练。
此次活动,充分展示国内救灾领域的高科技成果和产品,全方位演练社区应对地震灾害的紧急报警、逃生自救、启动预案、转移安置、应急救助等工作流程,检验评估和修订完善基层社区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发挥指挥调度机制和各类装备器材的效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演练活动模拟北京地区发生6.0级地震后,朝阳区常营地区鑫兆嘉园社区的1.8万名人民群众在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紧急报警、逃生自救、启动预案、转移安置、信息报送、应急救助等工作。
演练设置共五个场景:第一场景,紧急报警和逃生自救。地震发生,社区立即启动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发布地震信息和紧急疏散撤离警报,人民群众依靠平时掌握的防灾减灾技能和知识,展开逃生自救;第二场景,启动预案。社区居委会主任立即启动灾害应急预案,有计划地组织学校、企业、居民疏散撤离;第三场景,转移安置。按照预案要求,对各类人群进行疏散转移;第四场景,信息报送。社区及时调查核实,将灾情及时上报;第五场景,应急救助。安置区内,组织市灾后应急保障队和社区志愿者搭建帐篷、安装应急设备和发放食品等,对受灾群众实施应急救助,保障群众吃、喝、穿、住、医等日常生活。
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晓梅表示,这次演练将实景搬到演练场所,目的在于让老百姓明白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截至2017年,朝阳区共建设国家减灾示范社区51个,北京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63个,北京市综合减灾示范乡1个,完成综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据悉,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应对地震灾害的协同配合意识,积累了基层社区组织应急救灾的经验,锻炼了专业救援和救助队伍的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