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兴法院发布“网络司法拍卖白皮书”通报会。
4月11日上午,大兴法院召开“网络司法拍卖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就2014年到2018年五年间网络司法拍卖的工作举措和成效予以发布,同时向公众披露网络司法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作为北京法院首批网络司法拍卖工作试点单位之一,5年来,大兴法院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从2014年的43件增长到600件,网上围观数量从68089人次增长到1516759人次,成交金额从3360万元增长到7.2989亿元。2018年,大兴法院一拍成交率首次超过50%,总体成交率达到85.04%。
大兴法院副院长曹庆安介绍,大兴法院探索建立高度集约的“专业化财产处置模式”,组建了一支由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辅助人员、1名法警、N名拍卖辅助机构人员组成的"1+2+2+1+N"专业化财产处置团队,与京东集团合作开发“财产处置全流程管理系统”,同时加大司法拍卖推广力度,推行网上VR视频全景展示,增加拍品吸引力。
对于如何完善网络司法拍卖工作机制,曹庆安院长给出对策和建议:疏堵结合扫除妨碍拍卖程序的人为障碍,合理引导被执行人,加强对抗拒拍卖行为的法律制裁;改革创新财产处置机制,如提升专业集约化水平,建立监管系统等;统筹促进拍卖辅助机制科学运转,完善网拍平台遴选和确定规则,落实对网拍平台运行情况的评估考核机制。
会上,大兴法院执行指挥中心主任赵玉东对网络司法白皮书进行了解读。白皮书中介绍了2014年到2018年网络司法拍卖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完善网络司法拍卖工作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此外,在白皮书附录中还收录了大兴法院网络司法拍卖的10个重要节点和典型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