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北京法院首次在强制医疗刑事案件中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司法救助 保障救助对象顺利完成学业

本站发表时间:[2024-02-21]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在农历新年到来前夕,在延庆法院刑庭庭长赵焕春的带领下,工作小组的法官们对救助对象小航进行了慰问,并向其送达国家司法救助决定书。
  “过完年我就回学校办理复学手续,感谢法院帮我延续飞天的梦想,到现在我都感觉像做梦一样,没想到我的生活困难能通过司法救助解决,我一定会使用这笔宝贵的救助金完成学业,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报效国家。”小航动情地承诺道。
  这是北京法院首次在强制医疗刑事案件中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司法救助,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家庭突发变故,少年飞天梦断
  小航出生于延庆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身体均有残疾,因小航的姐姐多年前意外夭折,小航母亲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丧失劳动能力,全家的生计均靠父亲微薄的收入维系。姐姐离世后,年幼的小航变得更加刻苦、懂事,因为他深知,自己是这个悲苦家庭唯一的出路和希望。
  通过不懈努力,小航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某航空航天大学。
  开学后,为了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经济负担,小航在繁忙的学业间隙坚持勤工助学,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浇筑着珍贵的梦想之种。然而,就在生活和学习逐步走上正轨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家庭变故搅乱了这一切。
  入学三个多月后的一天,小航突然接到延庆区公安民警的电话,告知其母亲因精神疾病发作,失手将其父亲杀害,并已被采取强制医疗措施。小航作为二人唯一的直系亲属,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向学校办理休学,返回延庆处理相关事宜。
  决定强制医疗的那天,面对多次开导劝慰自己的法官,小航长久以来压抑的悲痛情绪突然爆发,他哽咽着说:“我以为只要我足够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拯救家庭,现在,我的家没了、学业也停了,我该怎么过以后的人生?”
  启动司法救助,融化困境冰雪
  为了进一步了解小航的生活处境和心理状态,案件承办法官对其进行了多次走访、调查,并将相关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汇报。通过开展多次、多地、多人调查走访、谈话交流、证据调取,工作小组了解到小航父母平日鲜少与亲戚朋友交流走动,小航回家后一直独居生活,其所学飞行技术专业,学制6年,且受限于专业特殊性,学杂费用较高,家中变故至今,小航一直处于休学状态,因父亲去世,其已失去了经济来源,且父亲生前尚负有外债未偿还,如果休学期满后小航仍无力支付学费,则将可能面临失学的困境。
  延庆法院党组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刑庭及负责司法救助工作的行政庭(综合庭)组成联合工作小组,紧急启动对小航的司法救助程序,争取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司法救助工作,帮助小航重返校园继续学业。
  最终,该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规定,综合考虑小航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完成学业所需费用等现实情况,决定给予小航国家司法救助,以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的未来是青年,民族的希望靠少年,因此每一起涉及青少年的案件,都不应以作出判决画上句点。多问一句、走远一些、多做一点、融汇更多的保护力量,让更多涉案青少年充分感受到人民法院和法官的初衷及善意,将案件给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降到最低,才是最终的价值追求。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