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昌平区检察院)对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刑反向衔接案件举行听证会。昌平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袁静担任听证会主持人,承办检察官第五检察部副主任赵世勋、刑事案件办案人员张泗柯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研究室教授、北京市某律所律师作为人民监督员,区人大代表、昌平区城北街道朝凤村党支部委员张颖军以及区人大代表、北京某企业财务部副经理作为听证员应邀参加。
该案两名被不起诉人案发时均系某大学在校学生,现在均已就业。二人看到他人在兼职微信群发布的信息并受到引诱,在知晓相关钱款可能系犯罪所得的情况下,分别使用名下的银行卡为犯罪分子转移资金提供帮助,并获取报酬。案发后二人除退缴全部违法所得外还对上游犯罪诈骗款项全额赔偿并取得谅解,本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理念,对本案召开检察听证会听取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等的处理意见。
听证会上,袁静介绍行政检察诉讼内监督和诉讼外监督双轮驱动的履职特点,深入解读行刑反向衔接的法律依据、制度价值和发展情况。赵世勋全面汇报案件的基本案情、审查情况、法律适用及管辖权问题等。该案的两名被不起诉人依次在会上做陈述,深刻反省和忏悔自己的违法行为,并表示已在检察机关的督促和教育下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围绕是否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被不起诉人的行政责任,听证员详细询问被不起诉人的违法动机、作案方式、家庭情况等,在充分了解案件事实基础上,经过讨论得出一致意见,建议不再移送公安机关处罚。昌平区检察院在充分听取意见后,当场宣布案件不制发检察意见的处理决定。会后听证员对检察机关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办理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监督,严格把握‘可处罚性’原则”。昌平区检察院在案件办理中严格审查处罚必要性,精准适用法律法规,综合考量案件情节,保障“过罚相当”,践行“处罚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的要求。
为抓好这一基层行政检察新的增长点,下一步,昌平区检察院将提高检察意见精准性,不断优化行刑反向衔接机制,持续增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织密轻罪治理责任网,扎实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使检察履职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以检察新作为助力昌平区域治理新高度。
图/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 初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