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门头沟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该院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新实践及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24年该院人民法庭结案率达104%,调解撤诉率69.4%,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低于34天,通过打造自治、共治、法治深度融合的三维治理新格局,为助力“首都西大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基层自治:让法治在深山扎根
在清水镇梁家庄村,村民老李通过手机视频连线向斋堂法庭咨询土地承包政策法规,这是门头沟法院党群司法服务站的日常工作场景。该院在斋堂法庭、潭柘寺法庭、王平村法庭分别设立党群司法服务站,辐射7个镇街,与辖区内的130余个村落的基层党组织对接,设立13个普法驿站,开展“京法巡回讲堂”100场,培育出“法润王平”等基层法治品牌。
“我们编制了八大类辖区常见易发纠纷案件的调解指南,像这本相邻关系调解手册已成为山区调解员的‘掌中宝’”。据介绍,该院通过“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训调解员300余人次,做实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全区民商事案件增幅从年中39%降至年底30%,增幅出现历史性拐点。
多元共治:织密矛盾化解防护网
去年,该院打造“1+N”府院联动机制,针对灾后重建涉及的14个安置村、11项重点工程,开展法护重建安居专项行动,化解潜在涉灾纠纷90余件,有效避免诉讼洪峰。在国道109高速新线施工过程中,170余户业主的楼房因施工中山体爆破产生震动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王平村法庭积极协同镇政府参与矛盾化解,指导人民调解员参与案件调解,进行释法说理,促成施工单位和170余户业主达成施工爆破补偿协议,170余起纠纷全部在诉前得到化解。
“‘案结’从来不是审理的终点,‘事了’才是司法的追求。”通报会上,王平村法庭庭长马钢锤通报某知名快餐公司拖欠员工薪资案,通过法院与人社部门联动,引导近千名劳动者通过仲裁程序解决纠纷,促使案件尽快得到解决,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权益。
法治护航:守护绿水青山生态底色
据介绍,该院对25起危害野生动物犯罪案件中的30余名被告人依法重拳出击,建立百花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该院坚决扛牢守山护林保水司法职责,审理涉永定河生态修复、新一轮百万亩造林、违建别墅整治、园林绿化等民事、行政纠纷130余件,建立永定河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在何某国非法采矿案中,法院创新“生态补偿+认罪从宽”机制,促成被告人全额支付103万余元修复费用。
通报会现场,该院还通报了五个典型案例,生动展现基层人民法庭的治理智慧。
图/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