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昌平法院通报工伤认定类行政案件典型案例

本站发表时间:[2025-04-24]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董振杰 通讯员 张铭霞
  为规范工伤认定行为,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4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昌平法院)联合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新闻通报会,就工伤认定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并发布六起典型案例。
  昌平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宝武介绍,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出现大量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主张职业伤害保障待遇的情况也不断增加。此外,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通常还存在劳动争议,行民交叉情形多发,行政机关往往需要等待劳动仲裁和民事判决认定后再作出工伤认定,工伤救济周期较长。
  调研发现,劳动者长期忽视自己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等情况及对工伤认定相关规定缺乏认知是该类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而部分用人单位存在违法用工行为,使得劳动关系难以确认,且事发后倾向于逃避赔偿,也给工伤认定带来一定困难。对此,昌平法院对内推行“全院一件案”机制,对外加强府院联动,促进劳动争议、行政争议一揽子化解。同时针对性发送司法建议,积极组织庭审观摩和普法授课,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法律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通报会上,昌平法院行政庭负责人尹海萍、副庭长慕寿成围绕超龄劳动者因工受伤、参加单位文体活动受伤、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外卖骑手能否认定“新职伤”等不同主体不同情形下的工伤认定发布六起典型案例。
  图/郭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