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新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新法实施一年来,北京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万余件,收案数是新法实施前的4倍,通过变更等直接纠错、调解和解等方式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达到四成。
12月26日下午,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通报北京市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一周年的相关情况,并发布评选出的“北京市实施新行政复议法一周年十大典型案例”。
新法实施后 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全力推进公众知晓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法实施后,全市行政复议机构不断扩大新行政复议法的知晓面、知晓率、首选率,不断推进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建设。北京市司法局联合市高院举办首届行政审判行政复议工作培训,联合市四中院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全市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及执法人员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实现北京市行政复议人员新法学习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推动提升应用新行政复议法的能力和水平。
新法实施伊始,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行政复议法学习宣传月及行政复议开放日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更多更好运用行政复议渠道解决行政争议、维护合法权益,为新法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区也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进行政复议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通过咨询讲解、制作宣传海报、发放便民手册等形式,把新法送到社会公众身边。
市、区司法局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新行政复议法宣传,发布新法知识和典型案例。市司法局通过“京司观澜”公众号编写“新行政复议法系列问答”,通过以案释法和新法问答形式相结合,详细解读新行政复议法的重点内容。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北京市2023年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白皮书》和《北京市2022-2023年度行政复议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共办理新类型案件1500余件
今年以来,全市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赔偿、行政协议、限制竞争等新类型案件1500余件。通过高质量的行政复议工作,更好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市司法局审理的全市首个行政协议类复议案件入选司法部典型案例,该案件是申请人不服行政机关单方解除《医保服务协议》,行政复议机构对行政协议及解除协议行为进行了全面审查,在决定书中对关键问题进行释法明理并依法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既有效实现了定分止争,也有力维护了广大参保用户的合法权益,此案的办案思路以及审查标准对同类案件的办理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市司法局办理涉城市更新行政复议案件中,对公房申请式退租项目的法律依据、职责边界等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指导区政府完善工作机制,充分保障承租人利益;高效审理涉及马驹桥智造基地征地批复案件,积极参与市规自委关于全市宅基地改革的文件制定。在拆除老旧小区违建案件中,行政复议人员三次赴现场调查并召集案涉各单位研究化解措施,最终成功化解,该案情况被选入司法部典型案例。
开展助企行动,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全年全市共办理以企业为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1000余件,四成案件实现调解结案,为企业挽回损失近4000万元。市司法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联共同研究制定《北京市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做实做细涉企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工作。
发挥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31%的行政复议案件调解结案
2024年,北京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通过互联网方式收到行政复议申请35000余件,占全部案件的43%,收到从信访渠道转来的符合行政复议受理条件的案件400余件。朝阳区构建“1+1+43+N”接待受理格局,打通行政复议“最后一公里”。落实新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交通支队下属大队、街乡等部门,对当场作出或依据电子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事实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复议的,先行收案自查化解,既便利了群众,又提高了争议解决效率。
2024年全市31%的行政复议案件实现调解结案。一方面,注重案前化解。市司法局落实全范围全过程调解要求,凝炼形成复议案前调解八大工作法,指导全市各复议机构做好调解工作。各区公安交通行政复议受理分中心充分发挥复议机关法律优势与公安交通部门的专业及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现场展示证据、释法说理,形成复议接待、调解合力,让群众只跑一次就解决问题,取得了多赢效果。怀柔区建立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中心,作为行政复议案前调解力量的补充,加大案前释法调解力度。
另一方面,坚持案中全过程调解。市司法局探索形成“听、查、建”案中调解工作法,在办理投诉处理复议案件中,复议人员帮助脑瘫患儿家庭协调解决律师委托纠纷,退还大部分委托费用。针对申请人人数较多的案件,组成调解专班重点调解,比如针对延庆区政府安置补偿答复案,专班赴延庆区开展现场调解,一次性成功调解8个案件。
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案件,全市行政复议机构全力化解行政纠纷,既保证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能落实落地,也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朝阳区针对32件涉及平房乡铁路公寓拆违案件依法依规审理,同时积极与行政机关共同开展案中化解,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对确有证据证明因拆除行为造成租户损失的,给予行政赔偿或调解结案,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强化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效能 全力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在一起“不服某区征收补偿决定”的行政复议案件中,市司法局经听证审理并咨询行政复议委员会意见后,认为该征收补偿决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予以撤销,后该区政府重新作出征收补偿决定,保障了申请人在房屋征收中的合法权益。
在推进三山五园工程建设、环境整治工程中,行政机关没有保障房屋所有权人合法权益,径行拆除申请人房屋,严重损害了申请人合法权益,行政复议机关经审理后作出了纠错的复议决定,要求相关部门针对申请人的损失依法补偿,保障了人民群众在重点工程推进中的合法权益。
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建议书、案件问题提示单、约谈、通报等形式,及时指出行政行为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行政执法的意见建议,将违法的行政行为督到实处。2024年,全市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110余件,开展约谈通报50余次。
市司法局建立行政复议纠错风险提前告知制度,在案件审理中,对存在法律问题可能被纠错的案件、涉及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等重点行政管理领域的案件、涉及相对人重大人身和财产权益、人数众多等特点的案件,行政复议机构在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之前,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行政复议案件问题提示单》。朝阳区每季度下发案件统计分析报告,实时进行案件分析及工作预警提示,发挥行政复议晴雨表作用。
北京市实施新行政复议法一周年 司法局发布十大典型案例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司法局在2024年度办结案件中选取了112件案例,邀请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行政复议、行政审判工作的实务界专家进行了评议和推荐。最终,根据专家点评意见,评选出“北京市实施新行政复议法一周年十大典型案例”,它们分别是——
案例1
孙某不服房山公安分局政府信息公开案;
案例2
贾某不服东城区市监局撤销虚假登记案;
案例3
李某不服开发区交通警察大队行政处罚案;
案例4
刘某华不服朝阳区市监局投诉举报处理案;
案例5
某建筑公司不服大兴区人社局工伤认定案;
案例6
某科技公司不服顺义区市监局行政处罚案;
案例7
陈某某等不服朝阳区市监局不履行职责案;
案例8
王某某不服东城公安分局行政许可案;
案例9
杨某不服海淀区司法局律师投诉处理案;
案例10
杨某某不服海淀公安分局行政处罚案。
此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涉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不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处理等行政行为类型,内容涵盖市场监管、工伤认定、公共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案件办理质量过硬,能够兼顾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着力呈现出新行政复议法规定的新业务、新程序、新机制在本市的实施情况,充分体现出行政复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和担当,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宣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