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聚焦2017北京两会 > 热门评论

用协商画好重大公共政策同心圆

本站发表时间:[2017-01-14] 来源:千龙网 作者:倪恒虎

1月12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市政协主席吉林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新的一年里,要着力提高协商成效,对全市重大公共政策,在出台前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协商。

当前,首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制定的全市重大公共政策相应较多。重大公共政策涉及因素较广,关乎民生福祉,影响未来发展,因而,出台前应充分考虑利益关系的调整、政策的效果、决策的注意事项等。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为此,要紧密结合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促进决策的科学化;要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要正确处理好相关利益关系,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开展协商是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针对全市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开展协商,市政协有这方面的优势,有丰富的经验,政协委员也勇于担当。市政协主席吉林在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市政协紧扣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破解“大城市病”难题、促进民生改善等领域重大问题,切实发挥了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综合运用各种履职形式和途径,深入调研、广集良策,全力助推首都改革发展。

聚焦重大问题,市政协主动作为,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履职能力和水平。以一份关于加强城市管理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万字调研报告为例,2016年,专题调研组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先后听取了市政府14个部门情况通报,邀请了25位专家学者研讨座谈,与11个区政府领导进行交流,到市规划委、市政市容委、市住建委、市城管执法局调研座谈,形成的报告经过11次修改才提交审议。完成这一“协商大单”,市政协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从这份报告的出炉可以看出,在全市重大公共政策出台前开展协商,发挥市政协的人才、智力、务实等优势,可以为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深入开展调研、广泛收集民意、提供专业意见。

政协组织、政协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努力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这跟重大公共政策的理念和方向是一致的。在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是政协履职的重点之一,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