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人民网开展“2017两会调查”, 参与网民达1036228人次,在18个候选热词中,反腐倡廉话题高票领跑,勇夺第一。反腐败这场战役注定艰难持久,但是有民众的大力支持,有深厚的民意作为坚实的后盾,决定性胜利终将到来。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3月2日,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刚结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发布消息,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孙怀山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此消息从一个侧面提示人们,反腐倡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必然是全国“两会”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众对于反腐话题的关注一直居高不下,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反腐倡廉都是热点话题之一。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人民网开展“2017两会调查”, 参与网民达1036228人次,在18个候选热词中,反腐倡廉话题高票领跑,勇夺第一。
民心所向,政必由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步伐铿锵有力,涤荡“四风”寸土不让,“追逃追赃”战果卓著,巡视全覆盖已基本实现。一大批“老虎”相继落马,一大群“苍蝇”陆续被拍,党和国家机关中的腐败分子得到清除、震慑,使党员干部队伍得到肃清和政治;干部作风得到转化,拉帮结派少了,公平公正多了,暗箱操作少了,阳光执政多了,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风清气正的环境不断扩大,党风、政风、民风为之一新,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获得了广泛的民意支持。
越是在成效卓著、形势向好的时候,越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反腐败斗争高压下,仍有少数党员干部胆大妄为,顶风作案,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时有发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依然同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并不罕见。今年1月6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的深刻论断,是让全党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的“清醒剂”,也是指引全党从新的更高起点再出发的进军号。反腐倡廉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决定了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松劲,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刻也不能停顿,一毫也不能松懈,我们才能赢得这场关系党的存亡兴衰的攻坚战、持久战。
反腐败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但仍然必须持之以恒,防止腐败之风卷土重来。目前,我国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但是,惩治腐败没有完成时,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腐败深恶痛绝,党与腐败水火不容,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也要得罪听党话、守规矩的广大党员干部;任凭腐败蔓延就会亡党亡国,真反腐败才能兴党兴国。这笔再明白不过的民心账、政治账,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也不能有盲区,要求反腐败斗争必须始终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勇气不能泄、尺度不能松。
民意就是国事、天下事。聚焦反腐倡廉,无疑是一次民意的生动再现,这是公众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诉求,是总体民心和主流民意。反腐败这场战役注定艰难持久,但是有民众的大力支持,有深厚的民意作为坚实的后盾,决定性胜利终将到来。全国“两会”已经启幕,代表委员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民众的反腐心声带到“两会”,唯有代表委员和民众实现了民意共振,共同发力,才能唱响反腐倡廉的“两会好声音”。
(作者: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