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季以来,包括京津冀在内的多地发生了多次大范围空气重污染,由此,也引发了公众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广泛焦虑。
“环境污染导致人群健康损害是目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仅如此,环境与健康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已成为人民群众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多年来,持续关注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吕忠梅委员今年就完善国家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再次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她的观点不乏深刻与犀利。
一方面,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害可能非常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行政授权,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实际上仍处于缺位状态。在吕忠梅看来,解决环境与健康问题,必须从建立管理机构以及立法上寻求突破。为此,她提出,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有必要升级为国务院环境与健康工作的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在解决机构问题的同时,要研究制定环境与健康法。
在去年全国政协会上,吕忠梅委员提交的《关于建立健全国家环境与健康管理制度的提案》不仅被确定为政协重点提案,而且她提出的部分问题已经有了回应。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环境保护部已经制定完成《环境与健康工作管理办法》,并将在近期公开征求意见。而办法的制定则意味着,环境与健康管理缺位问题或可得到解决。
雾霾天酱油水有毒土威胁公众健康
环境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13年2月,环境保护部公开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就曾披露说,我国有三千余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累积危害已经进入了显现期。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致健康损害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雾霾天、酱油水、有毒土频现,环境与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生健康、威胁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亟须重点加以解决。”吕忠梅说,更值得关注的是,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害后果严重,比如可能导致癌症和出生缺陷高发,同时,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可能出现跨地区、跨流域的情况。
尽管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如此严重,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健康损害效应滞后等因素使得这一问题隐蔽性非常强。”吕忠梅直言,“等到群体性健康损害爆发已为时过晚。”这也是她提出从源头实施风险管理的原因。据她介绍,从国际经验上讲,实施源头管控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监管部门之间“争权诿责”问题突出
2007年,我国发布了《环境与健康国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初步建立了环境与健康管理体制和机制。但是,吕忠梅指出,从《计划》执行的这十年看,一些问题依然突出。
“首先,环境保护部门与卫生计生等部门的职责划分和协作模式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并存,资源分散配置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各部门‘争权诿责’的问题突出。”吕忠梅说,其次,环境保护部“三定”方案中缺乏对环境与健康工作的行政授权,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实际上处于缺位状态。
当前环境与健康工作主要由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在吕忠梅看来,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在人群干预和应对、医疗救治等末端发挥作用,但无助于从源头控制环境健康风险。此外,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缺乏技术支撑。
近年来,环境与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国家最高决策层的重视,2016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建设健康环境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2015年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法首次设立专门条款明确环境与健康工作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并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同时,这部法律新增加的第39条也作出了“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等规定。
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中都对加强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2月2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将评估污染物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并将启动环境污染健康影响跟踪研究。
吕忠梅认为,这些都为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与政策依据。
“双牵头”存尴尬建议成立高规格机构
根据《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目前,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卫生计生委和环境保护部的主管副部长作为组长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环境保护部。
在吕忠梅看来:“这种双牵头安排实际工作中造成了‘既无牵头、更无统筹’的尴尬。而且由于领导小组级别较低,综合协调能力差,不能有效应对日益突出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吕忠梅建议,成立国务院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环境保护部、卫生计生委、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住建部、安监总局、国家气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
就领导小组的职责,吕忠梅提出,应包括分析国家环境与健康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环境与健康工作,提出环境与健康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重大问题。同时,将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部,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环保部“三定”方案中应增加统筹职责
目前卫计委与环境保护部在环境与健康工作中均有“角色”,吕忠梅认为,双方的任务分工和协调机制需要进一步明确。
她建议,在环境保护部“三定”方案中,增加“负责统筹协调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的职责。明确环境保护部门围绕环境污染来源、环境质量和暴露途径开展健康风险防范工作。至于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吕忠梅说,可包括环境健康风险监测、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至于卫生计生部门,她认为,应围绕人群开展公共卫生干预和医疗救治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环境与健康影响监测、环境与健康影响评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医疗救治等。此外,环境保护部门与卫生计生部门应共同开展环境与健康影响调查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鉴于目前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与健康管理职责作了授权,但未在“三定”方案中落实。吕忠梅建议,在《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增加“负责统筹协调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的职能。
同时,她还建议成立国家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国家权威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环境科学、医学、公共卫生、农业、食品等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设在环境保护部的相应机构。
在今年这个有关环境与健康的提案中,吕忠梅还提出,成立国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她说,评估中心可针对大气、水、土壤等多方面对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和强度,组织开展定性、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估。由于风险管理的主要职能在环境保护部,吕忠梅提出由环境保护部牵头成立国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中心。
在呼吁制定政策以及明确机构的同时,吕忠梅委员提出,要研究制定《环境与健康法》。她的建议是将《环境与健康法》纳入国家立法计划,以应对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损害公众健康的情况。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