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2018北京法院执行工作盘点 > 媒体聚焦

石景山法院截至8月底结案6647件 执行到位金额3.29亿元

本站发表时间:[2019-02-12] 来源:北青网 作者:

进入执行程序,且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执行案件等新类型案件显著增多,法院执行案件收结案量始终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悉,石景山法院2015年结案5526件,结案率91.9%,执结标的2.41亿元;2016年结案6000件,结案率93.9%,执结标的2.73亿元,2017年结案9421件,结案率94.1%,执结标的5.64亿元。今年截至8月31日结案6647件,执行到位金额3.29亿元,年终结案率争取突破90%。

执行难 难在哪?

执行难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

现阶段执行难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被执行人逃避执行、隐匿行踪的手段增多,隐匿、转移财产的途径逐渐多样,协助执行义务人拖延执行、抗拒执行现象仍存在。

实际办案过程中法官经常遇到联系不上被执行人,户籍地和审判时的居住地址早已人去楼空的现象,公司企业作为被执行人时同样也存在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想要“一躲了之”的情况。甚至采用皮包公司的名义进行日常经济活动,利用法人人格财产独立制度来逃避执行。为法院查找案件被执行人造成了很大困难。

同时,随着各类理财产品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投资渠道空前多样化,虽然为公众理财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为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提供了更多的途径,给法院查控财产执结案件造成了障碍。

另外,在部分腾房类执行案件中,案外人与被执行人相勾结,占据房屋拒不腾退,阻挠、抗拒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

石景山院从执行体制改革入手,着力推进执行规范化、执行信息化建设,建立由员额法官率领的执行团队办理执行实施案件,搭建以集约化办理事务性工作、统一管理评估拍卖、分层监管案款发还的执行指挥中心办公室,积极应对案件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

同时,面对查人找物难度逐渐增大的局面,石景山法院在充分发挥自身司法职能的基础上,依靠其他机关单位、社会媒体、人民群众等力量,建立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共同破解查人找物难题。

石景山法院与石景山区公安分局、街道办建立沟通机制,建立快速查人沟通机制。还和企业信息共享,同时,建立7×24小时的备勤制度,随时出击。

针对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石景山法院与区金融办和各大银行积极会商,建立法院线下查控的绿色通道,直接执行理财产品,提高办理效率。且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司法拍卖处置财产的范围和效率,2016年以来共开展司法拍卖及京牌小客车司法处置186次,拍卖财产143件,拍得价款约2.69亿元,除房、车等价值较大的财产以外。

2018年,石景山法院依托执行联动机制,在执行局人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1-8月份执行常规案件结案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00余件,案件实际执结率和标的到位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石景山法院将,进一步扩大执行联动范围,加强与本区行政部门的协调沟通,强化联合信用惩戒。同时,建议当事人树立风险意识,合理有效维权。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