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e周年 > 焦点图

北京有了移动微法院 让公平正义触网可及

本站发表时间:[2019-06-2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高煦冬
  图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线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启动仪式。
  法官有了虚拟“分身”、足不出户的诉讼服务、法院的淘宝店铺……6月27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在线智慧诉讼服务中心”新闻发布会,进行在线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同时进行AI虚拟法官导诉、“北京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微淘账号等多项互联网审判创新内容的展示。
  AI分身术 虚拟法官智能导诉
  图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负责人刘书涵和她的“分身”。
  首先登场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负责人刘书涵和她的"分身"。记者了解到,AI合成法官其实是借助搜狗公司的语音智能合成和形象智能合成两项国内顶尖的技术,语音合成引擎负责将输入的文本转化为对应的语音,形象合成引擎负责让AI分身带有动作、情感地讲述输入的文本。
  “互联网诉讼虽然便捷,但我们又不想让当事人只能看到冷冰冰的屏幕,同时解放我们的生产力,AI虚拟法官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据介绍,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对当事人在立案、应诉、调解、法律咨询、技术操作中的常见类型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出120个、近2万字的常见问题,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对当事人提问进行关键词读取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作为‘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我们的诉讼服务也必须不能打烊。”刘书涵说到。
  掌上天平 指尖上的移动微法院 
  图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小程序。
  被告在网上发文称原告公司生产的保健食品对人体有损害,原告以网络侵权为由将其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双方虽同意调解,但原告的时差、被告股东意见的纷争让调解协议确定的周期很长。“今天是最后一天,如果被告再不给答复,我们就不调解了!”5月7日原告代理人通过电子诉讼平台给法官留言。然而当天原告代理人全天在广西有其他案件,被告又在外忙生意,不具备通过庭审系统进行视频开庭调解的条件。于是法官与双方当事人约定,晚上6点通过北京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完成调解笔录的签字和调解书的送达工作。最终,一起跨境网络侵权纠纷就这样在“指尖”化解了。
  这起跨境案件指尖化解的实现,用的就是移动微法院“我的案件”功能。当事人通过人脸识别登录后,就可以进入“掌上法庭”的案件空间。这个空间就像一个"聊天群",但这个群只有通过人脸识别登录的原告、被告、法官三方当事人可以进入。在这里可以随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语音和文字的聊天沟通,提交证据,开展调解工作,并同步至审判系统,让三方实现异地同步的北京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真正实现当事人“一网解纷”。
  “让天下没有难打的官司

  图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长新介绍法院微淘账号。
  法院和网店,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北互“临时掌柜”,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长新表示,其实当初开店铺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精准送达的问题。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大量网络购物案件发生在淘宝平台,被诉的淘宝店铺的主要活动也发生在平台,法院如果通过“淘宝旺旺”这个即时聊天的工具,可以很精准地与店铺进行互动,可以进行送达、询问、调解等一系列诉讼活动,给当事人带来很多的便利。随着了解的深入,淘宝平台海量用户群、微淘达人丰富多元的表达方式提供了灵感,那就是北京互联网法院也能自己开设一个微淘账号。
  “借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名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也希望能努力做到‘让天下没有难打的官司’!”赵长新介绍,针对微淘账号受众群体主要为网购消费者,微淘账号特别设置了“E案推送”板块,通过精彩有趣的案例科普法律知识,用朴实的百姓语言讲出专业的法律事,推送更多更好的诉讼服务,宣传好互联网法治规则,建成法制旗舰店。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