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9年专题 > 判决书背后的故事 > 判决书背后的故事|冯宁:法官该有个什么样子

【获奖感言】冯宁:法官该有个什么样子

本站发表时间:[2019-03-28] 来源:京法网事 作者: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在今天这个场合,给大家说点什么。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个大的样子”。受此启发,今天想跟大家汇报交流的话题就是:法官该有个什么样子。

首先要善于倾听。古人将我们的工作称之为“听讼”,所以“听”应当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之一。《论语》中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意思是说,听了单方当事人的陈述就可以判案的,大概只有仲由这个人了。仲由是孔子的学生,其所谓“片言折狱”,不是因为他有超能力,而是因为他善于倾听,为人忠信,以致发生了纠纷,当事人在他面前不敢也不忍心说假话。实践中,我们所处理的形形色色案件都是由纷繁芜杂的事实细节堆积而成的,我们所追求的公平正义往往也都是具体而微小的,办案子难在查事实,这就要求我们要带着情感去倾听,去感受,去判断。在平时工作中,我有一个习惯,休庭后一般我会跟当事人再多聊一会,想听一听他们放松的、随意的陈述、抱怨,甚至哭诉。我相信,一个善于倾听、保有温度,且充满恻隐之心的法官,对于纠纷的解决必定是事半而功倍的。

第二要牢记常识。学法律,做法官,是我儿时的理想,也是出于一名农村孩子对公平的执念。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幸运的。然而,由于缺少生活的历练,刚办案子那会,每判一个案子,注意力大多放在法律的适用上,尤其喜欢探讨所谓的立法原意、法条冲突等等。随着办的案子多了,我突然发现,就是将全世界所有的法律加在一起,也无法解决人类社会全部的是非问题。作为裁判者,只要我们的判决能够符合老百姓的生活常识,往往就不会错到离谱。做法官的时间越久,越要勇于走出法律思维的舒适区,去多体味生活的常识、常情与常理,让我们的裁判更接地气。

第三要写好文书。也是今天的主题,裁判文书是我们的产品,更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写文书与写文章一样,是件辛苦的事情,要写好很不容易。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说,写字当如少妇谋杀亲夫,既美且狠。道理是相通的,一份好的裁判文书,应该是优美的,应该是一看就明白的,应该是含蓄而不招摇的。古人说,文以载道。裁判文书更应如此,定纷止争,教化人心,当事人及广大的社会公众,通过我们的文书了解法律,知所进退,平息矛盾。作为一名法官,写好文书是本职,是应该的。我会继续努力办好案子,写好文书。

谢谢大家!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