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1年专题 > 第五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 专家故事

夏林林:三十年磨一剑

本站发表时间:[2021-03-23]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三十年来,她从经济庭到民二庭,见证了金融审判历史变迁。

  三十年来,她办理百起重大疑难案件,裁判文书获得最高人民法院表彰。

  三十年来,她撰写的调研论文屡屡获奖,笔耕不辍操翰成章。

  如今,她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惟有初心不改,方能百炼成钢。

  她,就是夏林林法官,现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北京市第五届审判业务专家。在30年的商事审判工作中,她始终以“勤勉、自律、专业、公正”要求自己,钻研业务、俯身耕耘,用“三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铸就了北京法院金融纠纷领域的匠心审判。

  三十年,见证金融审判变迁

  1991年,夏林林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工作,如今她从事商事审判已经整整30年。当年一个脸上还略显稚气的少女,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睿智通达的资深法官。

  三十年里,从“经济庭”到“民二庭”,变化的不仅仅是一个法院审判庭名称,更伴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发生巨大变迁的时代背景,以及在这滚滚的时代浪潮中,悄然变化的金融政策稳定性发展和价值取向的合理性确定。作为一名审理金融商事案件的法官,必须敏锐地捕捉到这种种的变化,并适用恰如其分的法律规定,研究统一合法合规的裁判尺度,及时引领“风向标”的方向,才能给种种金融创新下的社会规则“画尺度、定方圆”。

  为了更好地办理各类商事案件,尤其是各类层出不穷的新类型金融案件,夏林林法官深感学无止境,在金融审判领域精耕细作。2000年,她重回校园,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在职研究生,获得法律硕士学位。2004年,受院里委派到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工作交流一年,这让她除了对证券知识、证券市场和证券监管制度等专业知识有了更广泛的涉猎外,还让她对当下中国的金融创新背景和证券市场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她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做好金融审判工作,才能更好地加强金融监管并防控金融风险,这些都为她今后的调研和审判之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十年,承办百起重大案件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三十年来,在夏林林法官审理的各类金融商事案件中,涉及重大、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就达上百件,这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

  在她审理的一起信托合同纠纷案件中,当时不少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由于“融资难、融资贵”,普遍采取利用信托公司参与企业杠杆收购的方式,来进行变通融资(即过桥融资),从而规避国家金融监管政策。而对于这种行为的法律定性和处理问题,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政策,司法界、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还存在较大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夏林林法官在撰写判决书时,多方查询、深入研究相关金融知识和法理依据,根据全球通行的“金融与投资制度”理论,结合案件具体事实,对这种所谓的“过桥融资”行为的法律定性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定,最终妥善处理了该案。该案判决书荣获2019年度全国法院商事审判文书评比一等奖,全国法院只有两份法律文书获此殊荣。最高人民法院评审委员会对该案判决书的前沿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她审理的一系列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二审案件中,实现了两个“首次”:首次在北京法院审理证券类商事案件中适用专家证人出庭陈述专业性意见的程序;首次在该类型案件的法律文书中阐释有关“证券市场系统风险”问题,以及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的投资者损失计算中对系统风险系数的扣除问题。这对全市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专业化标准具有典型指导意义。

  在她审理的涉金融商品交易所系列期货纠纷二审案件中,涉及对此类商品交易所利用其现货交易平台,设立违规交易模式和规则,组织投资者进行非法期货交易的行为。对这种行为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当事人法律责任应当如何承担等问题的认定,都是全国法院商事司法实务与金融法学理论界尚存较大争议、尚无统一处理标准的难点问题。因此,该系列案件属于事实复杂、专业性很强、审判研究问题突出的金融商事案件。然而,她仍然是以“敢于啃硬骨头”的工匠精神,通过对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种种细微特点和差异之间的比较,运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的方法,最终作出了合法合理、公正公平的认定,妥善处理了该系列案件,对北京法院审理此类新类型金融商事案件再次树立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风向标”。

  除此之外,她还办理了一大批曾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如她作为承办法官审理的涉12方当事人(其中6方外国企业)、涉案索赔标的金额达8000余万美元的当时最大一起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该案的审理,历经4天采用现场同声传译、现场播放视频资料证据进行质证、认证等方式的开庭审理程序,来自7个国家的包括多名外籍专家和企业高管人员在内的16位证人一一出庭作证,并首次尝试了在北京法院涉外商事案件审判中,外籍证人当庭对其本人证词进行核对、确认的程序。最终合议庭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作出了对该案的认定。夏林林法官也起草了4万余字、长达76页的判决书。该案从立案时起,就受到高度关注,多家媒体的记者旁听了该案公开庭审和宣判的全过程,并进行了及时跟踪报道。该案的审判程序和实体处理,都充分展示出中国司法审判公平公正的国际形象。她撰写的多篇法律文书在全国法院、北京法院获奖,11篇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高院采纳为相关指导案例。

  三十年,笔耕不辍操翰成章

  “志不强者智不达。”

  除了从事案件审判工作之外,夏林林法官还专门负责对全市法院金融商事案件审判的调研督导工作。作为市高级法院的一名法官,调研督导更需要提高站位,着眼大局。为此,她以调研为抓手,通过调研达到敏锐发现问题、及时风险预判、快速研究对策、统一裁判尺度、引领正确“风向”的目的,她完成的法院专项调研课题多达数十项。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时代浪潮涌到哪里,她就直面潮头,调研督导到哪里。她先后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对北京总部经济影响及商事审判对策、后危机时代北京法院商事司法应对思考、审理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法律问题、证券公司破产相关问题、群体性证券纠纷解决机制、新交易新模式新业态民商事案件处理、法院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保障金融健康发展等课题开展专项调研,并形成书面报告;她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券违约、证券虚假陈述、金融不良资产转让、银行卡纠纷、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纠纷、信托纠纷等相关司法解释的制定修改;她完成对涉互联网金融案件包括涉P2P平台、商品交易平台案件、相关金融案件引发的刑民交叉问题等的调研督导协调;她负责市高级法院组织制定部分金融案件《审理规范》的指导和论证……

  2020年,结合疫情和金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夏林林法官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法院商事审判的影响及对策等及时形成了专业性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成果,不仅统一了北京法院金融审判领域的司法裁判尺度,也为上级法院及有关部门的研究决策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审判实务依据。

  她还在学术理论方面深入钻研,围绕银行存单纠纷案件、证券公司破产案件、金融不良债权转让案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等主题撰写的十余篇学术性文章,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北京审判》等期刊上发表。其中,她撰写的《对票据无因性原则法律适用的思考》获全国法院学术论文一等奖。此外,她还参与了《金融审判案例研究》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可谓笔耕不辍,硕果累累。

  三十年,初心不改百炼成钢

  夏林林法官曾经有过四年从事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络工作。她说,这四年的工作经历,给了她很大触动,让她更直观地看到人民群众对法院司法公平正义的热切盼望和高度关注,更直接地感受到法院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重要性,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中沉甸甸的分量和殷切的希望。这,也是她三十年不变的初心和力量的源泉。

  谈到自己三十年金融审判和督导工作生涯的心路历程,夏林林法官曾不无感慨地说:“作为一名老法官,我更有一种动力,那就是努力督导好金融审判、引领好正确的风向标、统一好裁判尺度,同时,把一些经验、知识和理念传承给年轻法官们,并使之发扬光大。正是不变的初心,给了我一份激励,更赋予我一股动力,使我在未来有限的法官生涯中,更加勤奋努力地为北京法院的金融商事审判事业发挥自己的余热,作出应有的贡献!”

  正所谓,初心不改,百炼成钢。

  她,就是这样一位低调却内涵、文质却坚韧的金融审判专家——夏林林法官!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高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