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年专题 > 聚焦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 服务动态

服贸会上,北京“两区”建设“盘点再出发”

本站发表时间:[2022-09-07] 来源:新京报 作者:
  9月4日北京启动“两区”建设整整两周年。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上,北京“两区”建设成了热词。服贸会“北京主题日”举办了北京“两区”建设两周年主题活动,当天58个项目集体签约,累计签约额1024亿元;北京投资峰会上也拓展了“两区”新合作。
  9月4日,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梅英走进新京报千龙网2022服贸会访谈间,介绍了北京“两区”建设在服贸会上的收获。她表示,北京“两区”建设在第一年跑出了加速度,第二年增强显示度;下一步将对标国际推出“两区”建设2.0版方案,在制度创新突破的同时逐步扩大政策的惠及面。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梅英(左)走进新京报千龙网2022服贸会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对话
  从跑出加速度到增强显示度转变
  新京报:服贸会正好赶上“两区”建设两周年,两区建设也是服贸会上的热词。那到底什么是“两区”?北京启动“两区”建设两年来,进展如何?
  刘梅英: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服贸会上宣布“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两区”?“两区”在哪里?“两区”都干了什么?
  “两区”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贸试验区的简称。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是北京全市域,北京自贸试验区包含科技创新片区、高端产业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一共119.68平方公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京自贸试验区之外,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在北京有9.97平方公里,所以两区就是9.97加119.68平方公里加北京全市域。这就是北京“两区”的范围。
  北京“两区”建设两年来,国务院批复的251项任务,已落地实施242项,推出近70项首创性或突破性政策,其中不乏全国首创性政策,例如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公司型创投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140多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落地,这些平台和项目有的为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径,比如全力推进全国唯一的自愿减排碳交易中心建设;有的支撑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机制障碍,比如北京自贸试验区“新型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就是促进离岸贸易规范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还有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等;形成了一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案例。另外,我们还专门出台了十大全产业开放和全环节改革方案。
  新京报:今年北京“两区”建设实现了哪些新突破?
  刘梅英:应该说今年跟上一年比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第一年比较注重跑出加速度,国务院批复的251项任务,一年时间基本完成了90%。今年北京“两区”建设由加速度向显示度转变,从制度创新点上突破向扩面增效迈进,“两区”建设显示度持续增强。
  扩面增效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政策升级,比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制度,去年,市人社局、市人才局牵头发布了首批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后,今年又发布了2.0版目录,动态调整补充职业资格,由1.0版的83项扩展到2.0版的112项,同时,便利政策升级,可为4项急需紧缺职业资格持证人员提供放宽执业准入限制、进出境便利等5项升级服务。二是政策受益面扩大,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险政策、高新技术“报备即批准”政策等持续宣传推广,享受政策企业数量与日俱增,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政策试点已启动第二批试点企业甄选。
  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评选,3天得到2.8万人次响应
  新京报:今年服贸会“北京主题日”上,举办了北京“两区”建设主题活动,活动有哪些亮点?达成了哪些成果?
  刘梅英:我认为这次“两区”建设两周年主题活动主要有两大看点,这两大看点也正应了我们本场活动的主题“盘点再出发”。
  第一个看点是全面盘点了“两区”建设两年来的成效。通过一个成果视频系统展示了“两区”建设在产业发展、要素聚集、园区建设和保障体系四方面的工作。通过发布5类36个改革创新实践案例,集中呈现近一年来各区、各部门在推动“两区”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范围进行经验推广交流、互学互促。通过揭晓网络评选的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进一步总结“两区”建设在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公众需求服务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第二个看点从近两日媒体报道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是盛大的项目签约仪式。我们在活动中组织了58个项目的集体签约,这些项目涉及航空、汽车、通信等多个重点产业,累计签约额1024亿元,将逐步在全市各区和经开区落地,为北京市促进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主题活动上出炉了“两区”建设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这十大最具影响力政策是如何选出来的,都有哪些?这十大政策充分反映了什么问题?
  刘梅英: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和公众对“两区”政策的认同度、认可度,我们在“两区”方案已落地的政策中挑选了30条创新性较强、惠及度较广的政策,在网络进行公开评选。从政策实用性、创新性、开放性三个维度面向社会征询政策评价。评选活动仅3天,收到了2.8万人次的积极回应。
  十大政策充分反映了“两区”建设的核心价值和企业、社会的期盼。从评选结果看,有几个关注点:一类集中反映了破除制度瓶颈,比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解决了生物医药企业科研困境,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回应;一类是老百姓感受直观,惠民效果比较好的,比如,跨境电商进口医药品试点,“免税、保税和跨境电商”政策衔接试点和平行进口汽车试点,进一步丰富消费市场、满足了大众消费升级需要;一类是降低创新成本,比如知识产权保险、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为企业加大成果转化、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益路径;还有一类是畅通要素,比如围绕资金的流通要素,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诚信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试点升级政策等。
  将对标国际推出“两区”建设2.0版方案
  新京报:服贸会“北京主题日”还举行了投资北京峰会,达成了哪些成果?
  刘梅英:投资北京峰会我想可以用三个“hui”来概括。
  第一个“荟”,群英荟萃。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嘉宾通过线下和云端的方式齐聚峰会。云集了英中贸易协会、日中经济协会等境内外42家商协会,阿斯利康、瑞穗银行、安联保险等百余家跨国公司和行业示范企业精英代表。现场气氛热烈,线上人气满满。
  第二个“汇”,高端资源汇集。峰会含金量足、国际化浓。北京市人社局权威解读《北京市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2.0)版》,普华永道、波士顿咨询公司首发《北京市投资发展报告2022》《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成果2022》,向全球分享北京开放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提供投资北京更多价值参考。
  第三个“惠”,北京“两区”建设红利惠及全球。峰会现场集中发布10个高端服务产业项目、10个特色园区合作信息,诚挚向全球邀约、招募合作伙伴。这其中3成为境外项目,覆盖绿色经济、高端文旅、农业科技等领域。默克中国、GaWC研究院、比利时自贸港管理局等负责人,聚焦服务业发展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分享经验,畅谈与北京开放合作机遇。
  峰会扩大了“两区”朋友圈。我们与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地区主要城市,签约首批10家“两区”全球联络处、8家投资北京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机构,构建“开放北京、链接全球”的招商服务网络体系;拓展了新合作。世界500强企业丹纳赫集团表达借“两区”平台,与北京开展公共卫生、细胞治疗、转化医学等深度合作的信心。奥地利商会、马来西亚商会等期待本国企业与北京“两区”建设“牵手”更多合作项目;同时展现新面貌。今年峰会以全新面貌、多重视角呈现,规模大、品质高、反响好,充分展示了“两区”发展潜力、北京开放实力、国际合作动力。
  新京报:在新的起点上,下一步北京“两区”建设有哪些新的发展思路?
  刘梅英:未来我们想从4个更加来推动“两区”建设的工作。第一个是更加注重战略性的谋划和细节性的疏堵结合,一方面对标国际推出“两区”建设2.0版方案,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继续通过全产业链开放方案、全环节改革方案,以及重点领域、小而美产业的政策会诊,打通企业行业发展中的痛点和堵点问题。
  第二个是更加注重从点上突破向扩面增效的迈进。下一步我们仍然会推出一些首创性的制度创新的突破,但会更加注重政策创新由首个到首批的过程,逐步扩大政策的惠及面。
  第三个是更加注重从跑出加速度到提升显示度的结合。在跑出加速度同时,更加注重百姓的体验感和企业的感受度,来提升“两区”建设的成效。
  最后一个是更加注重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一方面更多地引进好的企业项目,把更多人才、项目、企业引进来,把资源更多地汇聚在“两区”当中;另一方面,要助力在京企业更多的创新产品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标准走出去,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