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2年专题 > 浪漫七夕为爱护航 > 爱情箴言

法官:办理了婚恋案子,有些话想和你聊一聊

本站发表时间:[2022-08-03] 来源:北京市东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七夕,一个古老又浪漫的日子

  关于爱情、婚姻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悟

  办理了婚恋案子

  法官也有些话想要聊一聊

  你要的蜜糖,可能是TA给的砒霜

“法官,我是那个诈骗案的被害人……我想问下钱还能追回来吗……”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闷闷怯怯的男声。单凭这一句话实在无法让我锁定他是哪个案件的被害人。

“请问被告人叫什么?”我问道。

“嗯……(沉默许久)网名叫白月光……”

沉默过后突如其来的这句话着实让我一头黑线。

“真名叫什么?”我问。

“我不知道,警察说叫马某……”

无需多问,一定又是网恋被骗的。但这次被害人被骗的方式和数额却让我咋舌。被害人张某在四年内陆陆续续给他的网恋女友“白月光”转款380万!二人在四年内居然素未谋面!看着十几万条的聊天记录,我想被害人张某是动了真心的,真心相信相貌平平的马某传来的清新靓照就是她本人,真心相信马某一次次以母亲病重为由向张某要钱就是事实,真心相信马某惹上了高利贷而心甘情愿上演英雄救美。在张某要求见面,而马某以母亲病故守丧3年为由拒绝时,张某也是真心为女友的孝心所感动,为女友的伤心所动容。在马某因要钱不成而不再和张某联系时,张某一条条的微信留言流露的也尽是担心和惦念……

虽然马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十一万,同时要退赔违法所得三百八十万,但张某付出的时间、真心和受到的伤害恐怕难以弥补。真正的爱情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年龄、跨越种族,但真正的爱情绝不是一方一味索取,而你自己无限付出。

听张某说话便可以察觉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少言寡语,不擅与人交流的人。那个“洁白如月”的女孩仿佛是混沌中的一道月光,照亮了张某的内心。四年里,“小哥哥”“老公”这样的甜言蜜语叫张某怎能不信这就是真爱?也正是四年,“白月光”谈着线上的耳鬓厮磨,收着线下的真金白银,要钱时出现,不给钱就发火,逼着你去拿老母亲的棺材本来供她挥霍,次次借钱,有借无还。这种种不对等的付出,张某怎么就不怀疑?或许张某也是怀疑过的,他只是不甘心,不甘心承认他的“白月光”实际上是个女骗子;他只是害怕,害怕面对骗局过后的人财两空,在他看来,假象或许也可以维持表面的美好。

青春可以莽撞,爱情可以盲从,但爱情一定是对等、双向和理性的。爱情并非轻易可得,但也绝非高不可攀。你要的蜜糖,可能是TA给的砒霜。情感上的亏欠,亦或钱财上的亏损,都足以让你擦亮眼,识破爱情的骗局,立刻叫停,及时止损。错过的若不是期待已久的美好,那便不是过错。

婚姻不是儿戏,要慎重!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人相遇,会擦出爱的火花还是生活里的一地鸡毛呢?

小王是一个在外人看来有着幸福美满家庭的人,他有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结婚多年,日子平淡富足,但感情的维系终究不敌生活的柴米油盐,平淡如水的生活让结婚多年的他对婚姻渐渐产生了倦怠。网络成了小王抵御平淡,排遣寂寞的渠道,通过网络,他认识了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美。小美也已婚,但婚姻生活也比较平淡,相似的经历加上二人特殊的生日缘分,两个人像彼此找到了知音,越聊越投机。一来二去,网上聊得火热的两人越来越熟络,也渐生情愫,完全没有见过面的两人,却通过所谓的缘分,认定对方为是这辈子的真爱。他忘记他亦为人夫,她亦忘记她亦为人妻。爱的火花越擦越大,二人终于决定要撇开各自的家庭,克服重重阻碍也要在一起。

认识不到三个月,二人在线下见了面并发生了关系。不久,小美就有了身孕,有了“爱情的结晶”,二人便更坚定了要组建家庭的想法,很快,二人就各自办理了离婚,和原本的家庭彻底决裂,并迅速地领了结婚证。然而婚后没有多久,婚前的那些山盟海誓就被生活里的鸡毛蒜皮消耗殆尽,二人因为家庭琐事天天争吵,小王本性暴露,甚至对小美家暴,网上的甜言蜜语全部化作了婚后的争吵。结婚半年多,小美就向法院提出了离婚。当初的山盟海誓有多美好,如今的相互厌恶就有多不堪。法庭上,二人恶语相向,小美指责小王生性懒惰、嫉妒心强,家暴严重,小王指责小美怀孕后还天天出去玩耍不顾家,很难想象在半年多前二人还是你侬我侬。挺着大肚子的小美像当初要不顾一切和小王在一起一样,铁了心要和小王离婚,经依法判决,准予二人离婚。我想,当初二人应该也是对新的婚姻和幸福充满期待的,但一时的冲动和彼此的不了解,却让抛弃了原本家庭的二人生活一地鸡毛,满眼不堪。

爱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婚姻亦然。婚姻并非儿戏,体现的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一定要慎重!一时的激情与冲动会蒙蔽了你的眼睛,这段缘分是否是良缘,需要时间与经历慢慢沉淀。婚姻不是一时的山盟海誓、蜜语甜言,是彼此了解后的相濡以沫、携手相伴。婚姻,急不得。

那些不幸与无奈,不该孩子承受

一段婚姻的结束往往有着很多的不幸与无奈。如果说离婚只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事,财产分割完毕,曲终人散,最后一别两宽,倒也干净利落。婚姻关系结束后,关于孩子如何抚养、探视的问题,往往才是两个人激烈角逐的赛场,关于亲情的拉扯、牵绊似乎也没有终点。

作为一名执行女法官,我常常说,我不怕那种爸爸或者妈妈为了多争取一次探视机会、一点探视时间的案子。因为从小孩子的角度来说,至少证明爸爸、妈妈是心里还有他,惦念着他。作为执行法官,最让我头疼和揪心的是父母双方都不愿意承担抚养责任的案件。这是一个不幸的真实案例:

夫妻双方离婚时,4岁的小男孩法院判给了妈妈。于是妈妈带着孩子在北京生活,父亲在上海生活。父亲会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上海或者利用出差机会来北京和孩子小聚,探视权和相处都能得到保障。就这样男孩长到了8岁。

在近一年的电话中,孩子开始和父亲抱怨,妈妈对待他如何不好,如何不理解他甚至打他,他要同父亲一起到上海生活。由于对前妻没有好印象,父亲对儿子的话深信不疑。也许是出于这么多年的亏欠,他决定要好好弥补儿子,他坚决地向法院起诉要回抚养权。两人开启抚养权之争,最终母亲同意调解,将抚养权交给父亲。父亲终于如愿带着儿子回上海生活,可是他才发现儿子并不如他想象的乖巧。小男孩并不听父亲的教育,十分叛逆、性格也很古怪,只要同父亲有分歧就脾气暴躁、摔打东西,最终吵着要回北京找妈妈。父亲多次沟通安抚,毫无效果,期间男孩还多次离家出走。

这个时候父亲才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带男孩去医院查看,原来,父母离婚以及父母双方的抱怨,让男孩患上了多动症和自闭症。父亲联系母亲想把孩子送还回来,出于怨恨,母亲并不同意。就这样,双方开始了抚养孩子的拉锯战,父亲甚至将男孩带回北京扔在了母亲家的小区门口。母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父亲履行抚养义务。

作为案件承办人,我同情这个不幸的家庭,但是同情解决不了残酷的现实问题。后来这个案件在我的沟通协调下,双方达成和解,暂由母亲抚养男孩,双方共同配合医院对男孩进行治疗,同时父亲每一个月多付5000元的抚养费。

法律不是万能的,作为执行法官也无法解决脆弱的亲情、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苦难。离婚后,作为成年人的双方可以卸掉丈夫与妻子的身份和义务,那么作为父母人生角色的责任又能卸掉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离婚不是战争,没必要非得争个你死我活,孩子不是皮球,想踢开就踢开,即使离婚,也该扮演好父母的角色。那些婚姻里的不幸与无奈,是两个人的事,不该也不能让孩子去承受。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