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全市政法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对第十一届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和政法单位”进行了隆重表彰。
其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荣获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称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吧~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合影
一、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政治忠诚根基
该庭及所在支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立足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有效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在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时,奋力推进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IP壹号微党课”“IP壹号学苑”两大学习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与业务的双联动培训机制,并以党小组为“前沿阵地”,培育创建了“IP壹号”党建品牌,形成了以“学‘习’用典”“IP壹号榜样说”等为代表的党建学习特色栏目。在此基础上扩展延伸出“IP壹号·政治理论学习日”子品牌,组建“青知·益行”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不断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该庭“IP壹号党建工作项目”获评“北京市法院党建创新规范化项目”,并入选市直机关工委、市机关党建研究会编印的《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案例汇编》。二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引领全庭干警在学思践悟中筑牢初心使命,围绕一线科研单位的创新保护需求,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木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党支部搭建种业创新保护结对共建平台,通过组织建设、党员教育、业务调研等全方位的合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三是加强督导培训,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要求,不断强化对审判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通过法官会议、案件评查等形式加强机制监督。通过定期排查、对照检查,及时发现并预防各环节潜在的廉政风险。通过定期通报反面典型案例,举办专题警示教育课、廉政党课,切实增强干警的规矩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干警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注重发挥审判职能,
服务保障科技创新
该庭围绕服务保障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四个中心”“两区”建设等首都中心工作,努力贡献司法智慧。通过精细化审判管理,发挥专业审判优势,高质量审结了17000余件事关国家科技创新和企业品牌建设的案件,其中包括一批体现国内高水准审判质量、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疑难复杂案件。例如,涉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的皇家KPN诉小米、TCL等公司系列案通过适用权利要求解释的相关原则,判定小米、TCL等公司生产销售涉案手机产品不侵权,其裁判结果及确立的裁判规则为相关厂商应用3GPP技术避免了大量不必要支出,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涉医药领域泰拉科斯萨伯专利授权案通过明确补充实验数据的接收条件,使得专利申请人为开发原研药投入的巨额成本转化为专利保护,体现了中美贸易协定的协议精神,也促进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审查指南》相关部分的修改;涉互联网领域神马诉奇虎专利确权案,系国内首例适用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简称GUI)实体授权规则的案件,为图形用户界面这一互联网新兴业务增长点的开发及专利申请做出了规则指引。该庭审结的三星诉华为4G通信标准必要专利案件,通过连续近一个月对于标准专利技术内容及FRAND谈判过程的审理,搭建起双方均深度高效参与的沟通平台,最终促成当事人就全球范围内的专利诉讼达成和解并签署专利交叉许可框架性协议,该案的妥善解决推动相关行业就4G专利许可费率达成共识,具有国际影响。此外,该庭通过“玛索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蛋鸡配套系培育方法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艾地骨化醇软胶囊药品专利链接首案”等一系列重点领域高价值专利案件的高效审理,树立了相关裁判规则,多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十大典型案例和北京法院参阅案例。
三、勇当司改尖兵,
积极创新审判机制
该庭通过生动审判实践,积极探索、创新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展现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司法改革“排头兵”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良好风貌。一是牵头打造以14位“两院”院士领航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并逐步实现与专家咨询、专家辅助人、专业陪审员、鉴定人等制度的有效衔接。该机制一方面借助专家外脑破解审判中的技术难点,另一方面聚合高端创新资源,建立贯通产、学、研全链条的创新保护平台,促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更好地契合科技创新高度。二是推动构建技术类重点案件绿色通道,推动重点领域疑难案件精审快办。对涉及“卡脖子”技术、药品链接、植物新品种等高价值知识产权案件,探索完善贯穿“立案-分案-审理-裁判-判后-成果转化”全流程的案件审理机制,进一步缩短审理周期,提升审判质效。针对药品专利链接案件、标准必要专利案件等重点案件,采取“专家指导、专题调研、专班审理、专才培养”的四专办案模式,形成资源整合、信息集约、协同支持的组织合力,全力全速推动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
四、厚植人才沃土,
锻造一流审判队伍
该庭依托所在法院“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人才培养基地”平台优势,不断探索符合“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要求的一流技术类审判团队建设。该庭充分发挥技术类专家法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对青年干警调研、宣传等综合司法能力培养,打造了集“案例式”“研讨式”“实战式”为一体的全方位、分级分类培训平台,培育、集聚了审判、调研、宣传等多方面骨干人才资源。该庭自成立以来,涌现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姜颖,“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张剑、芮松艳、陈勇等专家型法官和“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市直机关优秀党员”张晰昕,“北京法院办案标兵”何暄,“北京市模范法官”刘炫孜等业务骨干型法官。该庭负责完成的北京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愿景、问题及其司法应对》,荣获北京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