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全市政法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对第十一届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和政法单位”进行了隆重表彰,房山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少年家事庭)荣获“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称号。
2019年5月29日,房山法院成立北京市首家少年家事庭,自成立以来,组建专业审判团队助推少年司法保护,创新家事审判模式树立优良家风,创建“新先锋”支部工作法,搭建“泉计划”帮扶平台,开展“法治校本课”普法课堂等,始终致力于为维护辖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民三庭(少年家事庭)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巾帼文明岗,北京市法院先进集体,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庭室先后涌现出“北京榜样”马志敏、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马绍辉等一批先进典型。
1
创设特色工作机制
发挥家事审判诊断、修复、治疗作用
建立家事调查员制度。由法官助理兼任调查员对一般家事案件开展调查走访,同时针对个案需要由法官委托司法局专职社会调查员,对当事人身心状况、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特定事项进行调查,帮助法官“诊断”案情、探明矛盾根源。
2016年8月,房山法院运用该制度庭前调查并巡回审理了一起法定继承案件,被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节目跟踪报道。
探索离婚案件诉前冷静期制度。早在民法典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之前,民三庭就创新设立了离婚案件诉前冷静期制度,引导当事人理性处理家庭矛盾,针对离婚诉讼案件,在诉前调解阶段给双方一定期限的冷静期,法官适当进行情绪疏导、法律释明,促使其修复感情、弥合关系。
该制度自试行以来,近200起离婚案件在正式立案前即以撤诉等方式得到消化,不仅成功挽救了当事人的婚姻,也缓解了法院的诉讼压力。
推出婚姻家庭矛盾修复疏导项目。探索尝试婚姻咨询项目,与区妇联、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联合设立的婚姻咨询项目落地实施。
自2021年启动以来,共有20对涉及离婚诉讼的夫妻参与个案咨询60次,并作为被调解对象参与婚姻家庭讲座2场,婚姻家庭团体辅导课程3场;另组织开展婚姻关系修复培训4场。
通过对涉诉夫妻开展专业咨询,有效促进夫妻矛盾的缓和及感情的修复,恢复良好的家庭氛围。
完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当日,作出全市首例反家暴人身安全保护令,被央视《新闻联播》两度追踪报道,入选“媒体关注的北京法院十大案件”。
与区妇联合作,开通反家庭暴力案件绿色通道维权热线,依法监督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履行情况,并与区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实现民事诉讼强制措施和治安管理处罚措施的无障碍衔接。
自2019年5月以来,民三庭共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6 份,2022年审理的一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入选北京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有效保护了弱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贯彻人文司法理念
以法之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民三庭秉承审判与延伸并重的理念,坚持“院校家”三方联动,创新“帮少”模式,丰富形式、内容,推动校园法制建设走深、走实,以法之力,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三审合一,确保“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有力推行。探索推进“三审合一”,将涉及未成年人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由民三庭归口管理。
自成立以来,共受理涉及未成年民事、刑事案件及各类家事、民商事案件5797件,审结5325件,结案率91%以上,其中涉及未刑事案件123件,审结119件,结案率96%以上。
2021年,针对审理性侵儿童犯罪案件中发现的未成年女性性教育缺失等问题,向北京市教委发出司法建议,市教委积极回函,提出四种举措力保未成年女性权益发展。
结合近几年审理的涉未成年人民事侵权案件,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提供法律指引,连续2年将发布会现场开进社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多方联动,构建少年司法社会支持体系。积极推进与教委、民政局、公安局、检察院、团区委、区妇联等部门的聚合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机制,切实推进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针对无监护人的未成年被告人,提请团区委寻找合适成年人临时辩护,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在审理中涉及困境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与团区委、民政部门建立绿色通道,在审判之外最大程度保证未成年人的权益;拓展未成年人社会观护范围,尝试在涉未家事案件中,委托司法局、教委等相关部门推荐的社会观护员开展家庭访视、庭前调查、判后观护等工作,最大程度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为爱发令,促进《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效落地。家庭教育是落实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重要载体,民三庭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一些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现象,对家长进行专门家庭教育指导。
2022年4月,对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的当事人,签发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及《家庭教育指导告知书》,制作《家庭教育承诺书》,引导家长合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截止目前,已签发家庭教育指导令4份,借助团区委“青年汇”、社区的家长学校等平台,设置相关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依“令”助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延伸职能,拓展未成年人守护机制及关爱渠道。推进“法治校本课”特色项目,与昊天学校、京蓼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公交技校等合作,联合开办特色法治教育课程,将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门特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逐步构建起“三讲两课两教一庭一实践”的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体系。
与学校联合编写的《校本课程:普法面面观》荣获国家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法治校本课”项目获评北京市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十大创新事例。
持续开展“泉计划”关爱活动。2012年,房山法院启动“泉”计划助学活动,联合社会爱心人士建立帮扶共同体,通过爱心人士与受助学生长期结对子的方式,集物质帮扶与精神引领于一体。
十年来,“泉”计划爱心帮扶活动已发送助学帮扶金11期、优秀学子奖励金9期,累计帮助14名优秀学生,至今已有10人成功考上大学,2名考入市、区重点高中。
法有边界,仁爱无疆。房山法院民三庭将继续探索少年家事审判新机制新举措,深入贯彻人文司法理念,锤炼业务能力、延伸司法职能、传递司法温暖、擦亮为民底色,用法、用心、用情全力织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