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利军,首都版权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主要负责调处基层法院委派的诉前调解案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委派的行政调解案件及当事人自行提交申请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案件、人民调解案件。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年度优秀调解员”,2023年被北京人民调解协会评为“一级人民调解员”,2023年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线上枫桥”
助力诉源治理
“诉非云联机制”的建立创新了诉源治理模式,将法律关系相对明晰或是批量的案件在诉前进行调解,减轻了法院的工作量和人民群众诉累,提升了行业领域内涉及专业知识的解纷效能,充分体现了多元调解的效率性与便捷性。
登录线上纠纷调解系统
2020年7月,全国首个行政与司法联合打造的诉讼与非诉调解线上线下衔接联动的工作机制启动,彭利军参与了“诉非云联机制”实行以来的第一批案件调解工作。某传媒有限公司诉某财汇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网络信息传播权纠纷,当事人在线上调解平台共计立案100件,实际侵权作品数量达2500篇文章。
双方同意调解后,第一轮侵权事实和证据材料核实工作开展,但调解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彭利军决定利用“诉非云联机制”,采用背靠背电话沟通与线上线下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在沟通中找到双方争议焦点,并邀请一线法官参与线上调解会议。在召开了多次线上、线下调解会后,双方就涉案的2500篇文章达成“一揽子”和解。其中100篇文章需要北京互联网法院出具调解书,100篇文章需要北京互联网法院出具司法确认书,其余文章的赔偿金额双方再约定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至此,“诉非云联机制”实施以来的首批案件调解圆满成功。
彭利军已累计参与纠纷化解4000余件,为版权协会会员培训10次,参与知识产权类宣传5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情理法相融”
实现定分止争
在近4年的调解工作中,通过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调解技巧的不断总结,我的内心和头脑更加丰盈。
开展调解工作
2021年,彭利军接到了某国外软件公司投诉国内教培行业龙头企业涉嫌侵权使用软件的调解申请。
在案件初期的材料送达与沟通阶段,为缓解当事人双方的对立情绪,彭利军从“情”的角度入手,主动发邮件传递“行专调解组织帮助教培企业缓解压力、妥善处理外部版权纠纷,不是简单给被申请人施加压力”的正面引导信息,得到了对方的认同并表示接受调解。在促使当事人平等协商的实质调解阶段,面对双方在和解方案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彭利军从“理”的角度,提出国家政策这一硬性要求必须落实,但考虑教培行业解决企业转型、员工处置等问题面临着巨大压力,通过几轮背对背调解,对和解方案进行调整。从“法”的角度,首都版权协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调解协议书》,将重要条款落实到文字中,对双方权益进行保护。
经过近4个月的调解,双方互利共赢,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国家大力推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今天,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彭利军用自己对人民调解工作独到的见解将纠纷最大限度化解在基层一线,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