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筑牢法律之基 打赢反诈之战 > 最新要闻

证书也打擦边球?恶意混淆职业资格证书,检察官带你识破骗局

本站发表时间:[2023-11-29] 来源:北京市检二分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成功的四把钥匙、基本功25步、黄金7句……”看到这些词汇,你是否以为是成功经验分享?然而,这却是从诈骗分子电脑中提取的诈骗话术。
  警惕
  检察官以一起真实案件为例
  带你戳破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的骗局
  诈骗场景还原
  小李接到一位自称“孙老师”的电话,对方声称是北京xx设计院的老师,负责建筑工程领域证书申报,可以取得国家认可、全国通用、全网可查的建筑类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还表示其单位是国家认可的定点申报单位,为表明真实性,可通过微信发给小李国家认可的“红头文件”。
  时隔一个月,小李收到了对方邮寄来的证书。
  后“孙老师”以系统升级、退款需先寄回证书、公司领导层层审批需要时间等借口推脱退款,小李察觉被骗后,投诉、报警……
  检察履职戳破骗局
  检察官审查案件后,发现诈骗分子用两步骗取了被害人钱款:一是通过互联网工具筛选与建筑类有关的人员信息,形成目标群体数据库;二是运用预先制定的话术体系,多方位、持续性误导学员,诱骗学员交费办证。
  为何简单两步就能骗到钱?
  检察官提示
  切莫大意!经过梳理报案材料、审查庞大的通信证据与资金证据,该案涉及全国各地6000余名被害人,共计损失人民币7000余万元。
  诈骗分子为了让你一步步落入骗局,针对被害人疑虑心理,制定了包含8大主纲、灵魂26问、常遇56问等一系列具有欺诈性质的预设对话策略。
  温馨提示
  以下话术,均来自真实聊天记录及话术材料
  放大化:单位的实力。在网站上把公司和各个国家部委并列,虚构单位的实力。
  权威性:单位是指定申报单位,有授权可查询,迎合学员办证需求。
  便捷性:学员可通过定点申报单位快速走流程,免考、包下证,节省时间。
  饥饿营销:突出名额限制,“全国推广,每个专业,每省限10人”。
  欲擒故纵:直击学员痛点,“如果定点申报单位都做不了的话,您感觉您个人申报条件在当地报名、学习、考试,有把握取得证书吗?”“如果您在当地申报取得不到证书,到时候您再找我,您感觉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面对诈骗分子提出自身所为系民事欺诈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的抗辩,检察机关围绕虚构的是关键事实还是辅助事实、是否具有不支付对价而非法占有财物、被害人交易目的是否实现三个客观性要素,揭示涉案行为模式的诈骗犯罪本质。本案并非交易领域民事欺诈行为,而是以山寨证书冒充国家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骗取钱款的交易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
  办案过程中,两级检察机关协同发力,通过开展通信证据与资金证据“两必审”相关工作,全过程追赃挽损,尽力挽回被骗群众损失。
  2023年,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指控意见,认定被告人杨某及各层次参与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以诈骗罪依法判处杨某等人无期徒刑、十五年至九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
  检察官解析
  1.“加油充电”靠努力,“免考躺赢”不可取。大家应通过自身学习提升自己,按照官方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克服“交钱即可免考”“特殊渠道包过”等急功近利心理,远离“网络办证”骗局。
  2.官方渠道查真伪,火眼金睛识骗局。我国职业资格实行清单式管理,针对骗子提出获得官方授权的谎言,可通过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等官方渠道查询职业资格实施部门(单位)名单、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信息,戳破诈骗分子骗局。
  3.及时报案留证据,反诈防骗共行动。被害人在意识到自己受骗后,要留存好转账交易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材料,及时向警方提供。第一时间选择报案,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反诈防骗离不开你我的共同努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