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3年专题 > 筑牢法律之基 打赢反诈之战 > 最新要闻

预防电信诈骗,守护校园安全

本站发表时间:[2023-11-30] 来源:北京怀柔法院 作者:
  11月14日,怀柔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助理亓瑶到北京华嘉专修学院开展京法巡回讲堂活动,围绕“如何应对电信诈骗”向同学们授课。
  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
  电信诈骗是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话网络相结合的形势也越来越多,诈骗手段益发新颖,近十年来,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 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案件数自2015年至2021年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开始涨幅变缓。电信诈骗案件多发,查处的诈骗罪犯人数也呈现增长趋势,涉案金额一直保持在100亿元以上。其中呈现以下两个特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量逐渐走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成本低,但对受害者造成的损失极大。大学生和老年人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群体。
  如何识破电信诈骗
  一是网络贷款,通过 “低门槛”广告+网贷APP介绍“无抵押、低利率”网贷平台,诈骗分子通常先让受害者在虚假贷款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再以信息填报错误、贷款额度被锁定等理由,诱骗其缴纳保证金或者解冻金。
  二是网络刷单,刷单就是通过网上购物方式,为网店刷信誉或者充值刷流水,网店向刷单者返还货款并支付佣金的违法行为。诈骗分子往往以“兼职刷单”名义,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受害人的钱款。
  三是投资帅哥美女能够盈利的“杀猪盘”,诈骗分子往往先以甜言蜜语等方式,或者卖惨营造人设博取好感和信任,再向受害人推荐所谓“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的网络投资平台,进而实施诈骗。
  四是冒充客服退款,一般会通过 “客服主动退款”的幌子和申请平台贷款诱人上钩,如果接到自称“卖家”或“客服”的电话,称需要退款或重新支付时,一定要登录官方购物网站查询相关信息,不要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更不能在这些网址上填写任何个人信息。
  五是冒充熟人借钱,向熟人转账汇款前,要用电话、视频等方式核实身份,切勿盲目转账。
  六是冒充“公检法”,以“公安调查”+“有案件开庭”+“冻结账户”+“影响征信”为由实施诈骗行为,凡是自称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要求转账汇款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七是自称“理财导师”推荐的虚假平台,要警惕不明来历的荐股群及投资平台,多数荐股群中,“老师”和“学员”都是“托”,理财软件也可能是假的。
  八是虚假购物,通过网络广告“购物送抽奖”进行诈骗,在网络购物中,发现商品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慎购买。
  九是注销“校园贷”,遇到这种电话,第一时间向所在的正规校园贷款机构核实,如果未办理过相关贷款,直接挂断电话。
  十是低价买游戏币,比如 “低价充值”+“充值解冻”,注意买卖“游戏币”、游戏账号时,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不要轻易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链接。
  如何“反诈”?
  1.“五不”
  不听不信不转账,不点击不泄露。
  2.牢记两个全国反诈热线电话
  一个是96110,一个是12381。若这两个号码来电,可能是公安系统发现你有上当受骗的风险,请务必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接听电话。
  3.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下载后启用拦截预警模式,可以有效拦截诈骗电话。并且它具备App的风险查询功能,能够帮助用户扫描手机里面是否下载了诈骗软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树立预防电信诈骗的意识,提高自己在网络世界中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勇敢地同各种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