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年专题 > 2024年度“北京榜样·检察英才” > 人民调解员

2024年度“北京榜样·检察英才”之马艳君

本站发表时间:[2024-08-27] 来源:京检在线微信公众号 作者:
  马艳君,女,中共党员,朝阳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她深入践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全力守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近年来,她和她所带领的团队分别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能手”“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北京市检察机关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立足群众利益,守护美好生活
  “‘盲人钟’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让我感受到了红绿灯的变化,给了我安全感和信心。”这是一封来自视障人士的感谢信。信中提到的“盲人钟”,也就是人行横道盲人语音提示设备,是马艳君促推改造完善的全区1330处无障碍设施之一。
  她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护,与区残联建立协同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机制,联合区残联建立全市首个“无障碍公益诉讼中心”,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她用脚步丈量,用心观察,将工作化于细微之处:她推动完善盲人阅览室建设,关切特殊群体文化需求;选定10余家大型连锁药店试点,打造无障碍药店“样板间”;推动药企开展说明书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通过扫码语音播报等方式,消除“阅读障碍”;解决涉奥场馆周边多处盲道、轮椅坡道残破缺失和盲道占用问题,被评为北京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表现突出个人。
  此外,马艳君还与团队一道,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针对网络餐饮领域暴露出的无食品经营许可证、超范围经营等问题,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首次启动网络监测系统,下线问题店铺6000余家;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活动中,牵头办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系列案件,推动渣土清理7万立方米、拆除违建3万平方米,恢复城市绿地11万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2万余吨。
  立足服务大局,保护国有财产
  两年前,朝阳区检察院在市检察院统一部署下,着手开展成品油涉税专项监督工作。这是该院第一次尝试运用海量数据分析进行精准监督,没有任何先前经验可循。马艳君从“零”开始,用7天时间,带队归纳总结出加油站少缴税款的计算公式,使得成品油大数据模型取得关键性突破。
  随后,马艳君将工作重点调整为“查”,3周内先后18次前往运输公司、供油公司、加油站实地调查取证,对1.4万条交易明细进行筛查比对。与区税务机关联动履职,督促多家加油站主动补缴税款,金额累计达2600万元。在此基础上,她与多部门融合履职,开创性地构建了成品油涉税“三步四查工作法”,第二年,朝阳区涉案加油站入库税收同比增长200%。
  两年来,马艳君深挖大数据资源,创新建用耕地占用税、服刑人员违规领取养老金等多个大数据监督模型,累计追回国有财产8200余万元,水资源税保护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立足协同共治,汇聚多方合力
  马艳君积极作为,搭建“检察+12345热线”公益诉讼线索排查平台、派驻执法办案中心检察室公益诉讼线索排查平台、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排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狩猎、非法捕捞水产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线索,实现案件线索受理和立案数量同比成倍上升。
  她持续丰富“检察+”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建立本院“河长制+检察”“林长制+检察”“田长制+检察”等长效协作机制,与残联建立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机制,与妇联签订妇女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衔接机制,促进深化协同治理、系统治理,形成履职合力。
  她充分运用“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态环保、食药安全等领域业务专家等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打造“朝阳益同行”公益普法品牌,不断提升公益诉讼的公众参与度和公信力。
  “益”心为公谋善政,一枝一叶总关情。马艳君凭着厚积薄发的底气、勇开先河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始于细微、臻于至善,刚柔并济、知行合“益”,将自己最好的答案书写在京华大地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