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4年专题 > 群众在我心中 北京法院第二届“为民榜样” > 人民调解员

马巨:马不停蹄解纠纷,巨细无遗为民情

本站发表时间:[2024-02-01] 来源:北京法官 作者:
  他的故事
  “马法官很详细、很细致地给我们解答这事,我们在家门口就把这问题解决了!”
  “有了咱的于府院以后,有专业的人士来为咱们村民解答专业的问题,把基层矛盾在基层就化解了。”
  自进入法院工作以来,他始终不忘初心,忠诚履职,立足本职岗位,公正司法,依托“于府院”平台积极融入地方社会治理,深度参与乡域矛盾纠纷调处,坚持未诉先办、前端化解,助力诉源治理在民族地方取得实效。
  
  积极融入地方治理 助力打造“于府院”治理品牌
  位于马驹桥人民法庭辖区的于家务乡是北京市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为了做好民族地方的诉源治理工作,妥善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促进民族团结,马驹桥法庭联合于家务乡政府,设立了“于府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同时在各社区和村庄挂牌设立“小院儿”。
  马驹桥法庭安排回族法官马巨主要负责对接“于府院”的工作。他坚持每周三驱车二十多公里前往“于府院”主持矛盾纠纷调解和普法宣传等工作,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矛盾纠纷。自2022年4月“于府院”挂牌以来,马巨法官在“于府院”开展普法宣传活动5次,为于家务乡群众提供咨询200余人次,上门调解30余次,解决群众矛盾纠纷100余件。
  
  马巨法官还定期与包片的村级调解员及网格员进行诉调对接,建立沟通群,聚焦少数民族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发现矛盾纠纷苗头时提前介入处置,力求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助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深耕民族特色调解 唱响诉源治理“民族风”
  依托“于府院”平台,马巨法官深度参与于家务乡域矛盾纠纷调处,坚持未诉先办,前端化解,因地制宜深耕民族特色调解,唱响了诉源治理的“民族风”。他坚持用心用情办案,从源头上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实际问题,促进实现公平正义。
  民族特色诉源治理少不了民族习惯和风俗的融入。在一起继承纠纷案件中,当事人老马一家都是于家务乡的少数民族,因为遗产分割的问题原本和睦的一家人闹得不欢而散。为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马巨法官尝试邀请了于家务村乡贤和于家务清真寺的阿訇参与到调解中来,促成双方在于家务村“小院儿”坐下来进行面对面的充分沟通。最终各方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了矛盾,也解开了各方长期未解的心结。马巨法官还利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回族重大活动时间节点前往清真寺就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普法宣传,取得良好效果。
  牢记初心使命,筑牢政治忠诚,切实为民办好事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马巨法官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筑牢政治忠诚。面对部分当事人诉讼能力有限的情况,马巨法官总是能够将复杂的法言法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民群众能听得明白、理解得透彻,切实做到答疑解惑。他还注重对当事人进行风险提示,让大家注重增强证据意识,也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法院干警司法为民的初心。
  
  马巨法官定期上门与所联系的村两委成员及村内乡贤了解村内矛盾情况,建立沟通机制,提前研判风险,及时处置矛盾纠纷。此外,他还多次前往于家务村村委会等地进行普法宣传,积极宣讲党的民族政策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辖区内各民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推介人:林晔
  去年,在马法官的指导下,我们结合于家务乡的风俗习惯,依托多元共治机制,解决了大家的烦心事。我代表于家务乡的人民调解员,对马法官说一句谢谢,感谢他的指导,感谢北京法院的好法官。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