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16日下午,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作北京检察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北京检察机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中守正创新,以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履职成效。“京检在线”邀请4位北京检察系统市人大代表,畅谈自己眼中的北京检察工作报告。
周媛媛,市人大代表,丰台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三级高级检察官
北京检察工作报告是全市检察干警拼搏奋斗的缩影,是大家共同努力交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令人欣喜自豪、备受鼓舞。报告中提到“‘三个结构比’的实践创新被最高检誉为‘北京经验’,写入《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让我印象深刻。
近年来,北京检察机关坚守“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原则,立足法律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履职,着力塑造法律监督新业态。特别是,突出检察行权兼具监督主动性与司法被动性的特性,通过对“三个结构比”的研究分析和本地化科学运用,牵引检察监督整体效能提升。从“四大检察”结构比看,报告显示,近年来,北京检察履职由刑事检察“一枝独秀”向“四大检察”更趋全面协调、结构更趋优化转变,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比重由2020年的9.1%上升至2024年的39.6%;从监督办案与司法办案结构比看,监督办案比重由2020年的24.9%上升至2024年的62.8%;从检察业务来源结构比看,依职权监督办案比重由2020年的7.4%上升至2024年的52%,检察行权的监督属性明显增强。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业务条线的检察官,我是这一转变的亲历者,实际工作中深刻感受到检察监督主动性及监督刚性在不断增强。同时,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我也以见证者的角度看到检察机关更加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勇于自我监督,不断以高质效办案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更多元的司法需求,有力彰显了检察担当。
魏雪,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
今年的北京检察工作报告,一如既往地贯穿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主线。详实、丰富的案例和数据背后,是北京检察机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发展实践的生动诠释。
过去的一年,我们聚焦主责主业,着力塑造法律监督新业态、新样态、新质态。以我从事的普通犯罪检察工作为例,面对案件量上升的挑战,我们树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坚持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引领检察官坚持公正司法的目标导向,确保自身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报告中提出“持续推动法律监督向主动塑造转变”“推动法律监督由零散、人力监督向系统、智能监督转变”“数字检察对监督线索发现、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均保持在60%左右”等,都是北京检察机关更加自觉为法治担当,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求,推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事业发展向新而行、以质图强的生动体现。
王舒涵,市人大代表,房山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四级高级检察官
北京检察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容详实,用丰富的数据以及鲜活的案例,全面展示了北京检察机关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以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服务保障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履职成效,是一份饱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报告,也是一份让人充满干劲儿、倍觉振奋的报告。
作为来自基层检察院的市人大代表,我既是2024年北京检察工作的亲历者,也是2025年检察任务的实践者,深感骄傲又满怀期待。尤其是报告展示的北京检察机关深刻把握“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要求,着力塑造法律监督新业态、检察履职新样态、检察业务新质态的实践成效,既是北京检察机关推动法律监督事业发展向新而行、以质图强的全面总结,也是北京检察人员聚焦使命任务埋头奋进、履职担当的部署指引。
李雨聪,市人大代表,朝阳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
作为来自检察系统的市人大代表,我是北京检察工作报告的亲历者。
报告中有一组非常亮眼的数据:办理监督案件83805件、司法案件49615件,监督办案比重由2020年的24.9%上升至2024年的62.8%。在司法案件逐年攀升的同时,北京检察机关实现了监督案件占比的大幅增长,成绩来之不易!这说明北京检察法律监督属性和监督主动性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新常态。
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干警,能在报告中找到属于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感到十分自豪。我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对报告中“完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机制”这句话感触颇深。去年,我办理了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涉罪未成年人当时正读高三,处于人生关键节点。办案中,我发现他悔罪态度明显,于是积极推动案件双方当事人矛盾化解,他最终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后来,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依法变更涉案未成年人的强制措施,在定期开展帮教的同时,也使他能够继续参加高考。“检察官,我考上大学了!”去年8月,我收到他发来的信息,由衷感受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