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5年专题 > 2024年度“北京榜样·最美法官” > 最美法官

吕行菲:我来扮演妈妈吧

本站发表时间:[2025-02-07] 来源:京法网事 作者:
  “我坚信,这个社会携手共同为未成年人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甚至整个家庭的未来。”                 
  当少女遇到黄色谣言
  近年频发的黄谣事件,受害者身份虽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因此遭受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吕行菲就曾处理过一起涉及校园内黄谣事件的侵权纠纷案件。
  2023年初,小灵被同年级男孩小东造黄色谣言,一时间,小灵精神遭受巨大创伤,一段时间内,小灵多次自残,甚至自杀。
  小灵的父母无奈又生气,带着小灵积极治疗,同时,作为小灵的法定代理人,起诉了小东及其父母,要求他们承担侵权责任。
  案子到了吕行菲手中。
  开庭审理前,吕行菲约小灵进行谈话,小灵手腕上露出的道道伤痕清晰可见:“我想让他承担责任,还我清白。”
  吕行菲查阅了大量资料,自学社会学、青少年心理学、传播学等知识,撰写出15000余字的判决书,判决书最后写下一段法官寄语:“希望小东以本次事件为鉴,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学会尊重他人、善待同学,并明白人与人沟通时传递的真诚和善意才是自身获得快乐和满足的来源,而这种心理感受远比给他人造谣而获得的短暂心理刺激更加踏实和长久。”
  判决后,吕行菲还给小灵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到:“相信你的维权经验,一定会帮助和鼓舞更多和你有一样遭遇的人,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猥琐目光无所遁形,勇敢的你,值得一切称赞!”
  未成年当事人小灵给吕行菲的回信
  而小灵的回信也让吕行菲的天空瞬间晴朗了起来,小灵回信中写到:“感谢您的公正判决,让我看到了希望,也帮助我走出这件事的阴霾,让我知道了这件事并不是我的错,我已经不再那么悲观了,身体也逐步恢复,我会不负期望,好好生活。”
  我来扮演妈妈吧
  在吕行菲的帮助下重新回归到正常生活的,还有16岁的高中生小童。
  2023年夏天,小童的母亲因实施犯罪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本就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小童只能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面对突然离开的母亲、年迈的祖辈和即将到来的高考,小童在电话中向吕行菲悲恸地诉说:“法官阿姨,我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我知道你曾帮助过很多人,这一次,也请你帮帮我好吗?”
  听完小童的话,吕行菲心中百感交集,她一次次到看守所、学校和小童家了解情况,得知小童原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因母亲离开后,成绩大幅下滑,每当班主任劝慰他或者提及他的母亲,他都会泪流不止、不愿交流。
  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对于即将升入高三年级的小童而言,恐怕人生轨迹就会发生巨变,吕行菲决定帮助这个孩子重回生活正轨。
  “孩子,在你妈妈出狱之前,我来替她照顾你,我和你的班主任也沟通过了,以后生活、学习遇到任何问题,你和老师都可以随时找我。”吕行菲对小童许下承诺,俩人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在随后的时间里,吕行菲尽心尽力扮演妈妈这个角色,每周和小童交流,定期和班主任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家长会,关注高考相关各类信息……
  经过小童和吕行菲的共同努力,小童的成绩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在同年级800余名学生中排名前13%,并于2025年参加高考。作为“妈妈”的吕行菲,无比紧张和期待着,并为那一刻的到来准备着。
  给你最周全的保护
  吕行菲的很多感人故事,也被拍摄成了话剧、普法短剧《回归》。
  以吕行菲为原型创作的普法短剧《回归》
  每每提及背后的故事,吕行菲总会说起她在面对那些迷茫失落、自暴自弃,游走在远离社会和家庭悬崖边缘的孩子,充满着悲悯和担忧。她说:“作为少审法官,我的工作绝不能止于裁判,多做一些、多帮一些、多讲一些,向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传递可看见、可感受、可理解的公平正义和司法温情才是最终的价值追求。”
  吕行菲也是这么做的

  在《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吕行菲主导建立了全国唯一一家法院系统内的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发出延庆区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令》,创新设计制作《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等,促成全市首次在协议离婚登记中开展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工作。
  吕行菲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与法治网联合创作“E法护未来”系列未成年人普法微视频,举办“线上+线下”普法活动60余次,参与创作普法短视频、短剧及话剧20余部,累计受众10万余人次。
  对吕行菲而言,判决不是终点,以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正义、善意及暖意,为更多孩子做更多事情,她会一直做下去!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