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担当善断家务事家事
纠纷总是纷繁复杂、千丝万缕,清官难断家务事,处理家事纠纷需要更多的细心和担当。在一起析产继承纠纷案件中,70多年前的家族房屋被拆迁后,双方自2019年开始就拆迁安置房的权属问题不断提起诉讼。本案审理初期,因有的继承人已经去世,有的继承人多年未联系,年龄最小的继承人也已70多岁,且起诉状中所列的继承人并不全,经过反复沟通、调查取证、上门走访等方式,万盈顺利完成了相关材料的送达工作,形成了7位原告、10位被告的诉讼主体格局。
因案涉被拆迁房屋系解放前的老房子,双方均表示因时间久远无法提交相关证据。为查明案件事实,万盈又多次前往档案馆、不动产登记中心、拆迁公司调取了房屋资料,从资料记录中查找蛛丝马迹,并耐心聆听双方当事人的陈述意见,不断完善审判思路,后结合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情况、出资购房情况,法院最终认定了房产中各位继承人的份额。判决作出后,作为被告的老大一家主动向万盈来电,表示服从判决愿意自动履行;七名原告也来电表达感谢,双方历时4年之久的房产争夺纠纷圆满解决。在万盈看来,开拓思路,找准关键,把握细节,加强调查,清官也能断好家务事。
用心用情善解家事愁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元和最小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家事纠纷的处理不仅要关注纠纷本身的解决,更应注重修复和缓解家庭关系、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在一起离婚纠纷中,未成年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成为了争议焦点。女方以治疗抑郁症为由主张不能抚养孩子,男方认为自己在外地打工经济困难也难以抚养,第一次谈话时双方甚至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推诿。发现孩子有些紧张无措,万盈立即终止了谈话,并将当事人一家带至调解室,安抚孩子心情,对当事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不久后,万盈收到了孩子写的一封信,字迹稚嫩但内容沉重,男孩不想看到父母吵架,害怕父母不要他了,希望法官姐姐能帮帮他。万盈深知,抚养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解决抚养权归属问题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但若双方心结未解,虽有一纸判决,未来另一方探视权的行使、抚养义务的履行都可能出现问题,孩子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于是,万盈再次安排双方调解,并精心布置家事调解室,突出“爱”“团圆”等元素,营造温馨和谐的谈话氛围。过程中,万盈展示了男孩书写的信件,引导孩子表达了内心真实想法,并强调家长不能因婚姻状态的变化而忽视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离婚后亦应加强亲子陪伴与教育引导。当事人深受触动,最终女方承诺由她继续抚养,男方也同意按期支付抚养费,履行教育抚养义务。
能动司法巧解家事题
法官,不仅仅是案件的审理者,更应发挥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成为源头治理和多元解纷方案的提供者。家事案件处理得越多,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万盈就越感到责任重大,她更加充分认识到发挥法治“抓前端、治未病”作用,将矛盾纠纷在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的重要性、紧迫性。
2023年,万盈所在法庭组建了家事审判团队,主动融入区妇联牵头建立的“一轴多翼”家事调解与家事审判对接机制,不断优化家事调解与家事审判有机衔接对接,通过联合区妇联进行诉前调解,开展诉讼调解、设置冷静期等方式,挽救婚姻危机家庭40余个,更对调解和好、判决不予离婚的家庭开展回访,做好释法答疑和心理疏导。
万盈积极主动落实普法责任,深入调研街道、社区、学校司法需求,精细化司法供给,与全国、市、区等“五级妇联”开展联合普法,深入社区依托“社区微法庭”开展调解、咨询,成功化解纠纷30余起,团队成员累计开展家事纠纷专题普法10余场。万盈所在的黄村法庭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