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对经营主体开展“风险+信用”分级分类评估,推行综合监管“无事不扰”白名单试点。其中,针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优质经营主体,将制定行业领域白名单。凡是纳入白名单的经营主体,原则上不主动上门开展现场检查。
对本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经营主体,改正后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无需提交申请材料,系统即主动将其移出相关名单。市场监管部门持续优化信用修复平台,实现了修复情形的智能识别,通过大数据比对,按照年度、变更记录等多重维度,精准匹配未年报列异后补报情况和通过地址无法联系后主动变更地址的经营主体,实现自动修复。如个体工商户完成年报补报并公示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即可智能比对识别,自动取消其经营异常标记,实现即改即修。方案实施以来,已修复各类经营主体9万余家。
入选理由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与“推进器”。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对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要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无事不扰”不仅是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尊重市场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再深化。“无事不扰”不等于当“甩手掌柜”,“包容审慎”也不是自由放任。政府还需提供细致服务,需要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无事不扰”体现了北京市“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生动实践,意味着北京市的治理能力与水平迈向了新的阶段。